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际 | 点击:次
出海现金贷平台的坏账率在20%左右,一名当地雇员前去催收,用户用摩托车抵债。 某出海现金贷平台的当地雇员,在印尼街头地推。受访者供图 现金贷出海:庞大市场伴随淘金难题 设施薄弱,人才紧缺,成本翻升致盈利周期加长;海外监管政策未明,创业者对现金贷出海“爱恨交加” “我准备再干一个月就撤了,市场太热,风险太高了。”印度尼西亚某现金贷平台创始人徐波的用户成本大概是20-30元人民币;而现在成本最低是120元人民币,最高的能达到400元人民币,流量成本翻了10倍。”徐波说。 “流量费是按竞价排名方式计算的。之前是一二十家在争,现在突然变成四五十家在争,费用自然就升上去了。”徐波说。 虽然雷厚义认为目前印尼的获客成本可能没有超过100元,但流量价格节节攀升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当地基础设施薄弱,征信、数据、电信都需要重新搭建或者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也不敢恭维。“一般每家现金贷企业投入期为5个月时间,仅注册公司就要花四五个月时间。”徐波说。许多时候,都是边注册公司,边搭建体系,甚至没等证照下来就开始营业了。 流量成本扼住了现金贷平台盈利的喉咙。“流量成本这么高,利润会被直接吸走,没有盈利空间。至少需要八到九个月才能赚回来,盈利周期至少被延长了半年。”徐波称。 尽管如此,但是这一波浪潮却并未就此减弱。国内出海服务平台蓝船出海COO金祥称,目前向其咨询国外现金贷现状和预约出海服务的现金贷平台数量也在十余家。 线上风控靠人工,坏账率超过20% 多位印尼现金贷创业者称,成本升高,盈利周期加长,是出海现金贷创业公司无法避免的。 “很明显我们是亏损的。”徐波表示。现金贷公司仅投入期就5个月,这段时期属于全部投入。这也是市场普遍状态。“据我们了解,还没有哪一家现金贷平台说自己已经实现盈利了。”金祥说。 除去成本,风控和催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内现金贷平台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控和催收体系;而印尼的状况则落后许多,“相当于3年前中国的水平。”徐波说。 这是因为在当地,既没有征信数据,也没有成规模的风控公司,风控很难。“所谓的线上审核,实际上是申请人线上填完资料,公司再由人工线上审核,甚至还要电话核实借款人信息。”一从业者说。 徐波透露,当地现金贷平台M1(30日内)的坏账率为25%-30%;催过一轮后的坏账率还在20%左右。 多名创业者均称,在当地做催收,一定要找当地人组建团队,这是当地现金贷公司的铁律。“这里不同于国内,印尼是一个宗教国家,经常会有一些游行,所以催收要很谨慎。” 按照徐波的经历,借款人去世,找不到借款人的地址,或借款人是一些特殊职业者,这些情况都没法儿催收,钱只能打水漂。 年利率超300%,监管政策至今未明 运营成本的抬高,可以预见当地的现金贷利率也必然高涨。 “不像国内,印尼本地没有出台利率的限制政策,所以现金贷利息多是平台自己定的,常见平台的年化利息在300%左右,甚至砍头息这种形式也搬到了印尼市场。”徐波说。 一名在印尼当地做现金贷业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微信群聊的截图。一名现金贷从业者称,“关于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都不清楚”“所以犯不犯法,具体哪方面违法我们都不清楚,现在我们都是以身试法”。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参与者增加导致了市场混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地政府对现金贷监管的疏忽。 公开资料显示,印尼金融监管部门包括当地央行和OJK(金融服务监管局)。目前印尼对公司只颁发两种牌照,支付牌照和P2P借贷牌照。 但对现金贷,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有知情人士称,印尼当地监管部门已经在着手制定小贷方面的牌照,原定于12月底出台,但目前还没有确切政策。 “最后的情况就是,要么跑出两三家,或者政策一刀切后一拥而散,全部都撤掉。我准备再干一个月就撤了,有这个计划了,风险太高,市场太热。”徐波说。 但也有一些人对撤退的说法表示怀疑。“竞争是比较激烈,但没有到撤退的地步。最终是否撤退,不仅要看竞争程度,还要看不同公司的体量和实力。”雷厚义称。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