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 >

“有补贴就有骗补”?工信部堵上新能源车骗补窟窿

时间:2019-03-29 | 栏目:体育 | 点击:

12月21日,工信部官网发文表示,严惩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工信部称,对相关企业开展了全面整改工作, 包括对造成问题车辆的责任人进行追责;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退回财政预拨资金、缴纳罚款;对“有车缺电”和“标识不符”的问题车辆补装或换装电池、电机等零部件,使其符合产品一致性要求等等措施。  此前一天(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处罚措施,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对涉及“有牌无车”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据人民日报价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从2011年的1000辆,到2015年超过40万辆。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均超过40万辆,分别增长59%和60.4%。  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中国也已经开始启动标准退坡。实际上,财政部去年已发布新的补贴政策: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骗补”行为,工信部与财政部等四部委提出了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方案。  一是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提高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  二是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从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加强对各地资金申请报告审核和推广情况核查。  三是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情况,适当提高推荐目录车型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补贴政策扶优扶强的导向作用。  人民日报援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建议,一个产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政策的动态调整也应更加及时。 “我们的补贴是直接给钱,国外更多的是退税,让政策落到个人头上而非企业头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走出“有补贴就有骗补”怪圈  在此前家电补贴、生猪补贴、柴油补贴等政策实施过程中,“骗补”也屡见不鲜,甚至形成了“有补贴就有骗补”的怪圈。  工信部称,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修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将于近期对外正式发布,强化安全要求,提高准入门槛,遏制行业散乱发展局面。  此外,工信部指出, 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严防“骗补”事件再次发生、切实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善三大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时调整机制,增加车辆行驶里程与补贴挂钩的考核条件,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情况,提高补贴车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补贴额度,促进推广车辆的应用;  二是建立新能源汽车运行实时监测机制,完善中央、地方、企业三级监测平台,保障车辆使用的安全,加强车辆使用情况的考核;  三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施动力电池统一编码制度,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抽样核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