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际 | 点击:次
中国外交最艰难的时刻是如何突围的? 面对猜疑与刁难,他们如何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发生了什么?这名中国外交官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在这句话“刷屏”数日之际,小锐想为大家推荐一组分量极重的专题:《参考消息》庆祝改革开放40年融媒报道“外交官忆开放往事”。 《参考消息》报纸版面 这是小锐隔壁楼的同事颖姐、剑哥带领专题室同事们共同完成的。20多位受访大使的外交生涯贯穿了改革开放40年。 他们见证了这段向上走的道路如何坎坷崎岖,更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苦难的历程既有忍辱负重,更有砥砺前行。 在邓小平面前背诵古文 孙玉玺 与苏联“政治辅导员”争吵 吴虹滨留学苏联白俄罗斯大学时与同学合影。 “和平珍珠”计划失败的教训 廉正保乘歼教6飞机上天。 为见中国外长,美国人制造“机场巧遇” 华黎明 1992年5月中旬和6月上旬,中韩双方大使级代表团在北京秘密进行了第一和第二轮谈判。 中韩建交谈判在当时属于高度保密事件,据说韩国知晓此事的只有时任总统、外长等几个人。参加谈判的人员,都借故“家乡有病人”等,离开现职工作,甚至连家人也必须隐瞒真实原由。为了保密,韩国代表来北京都选择夜间航班,而且还是分开走。可见为与中国建交,韩国颇费了一番苦心。 中方在谈判中阐明愿进一步与韩国发展关系的立场,要求韩方根据中方“断交、废约、撤馆”的原则,处理好台湾问题。韩国一度希望在台湾建立具有官方性质的“民间办事处”,但经双方舌战,韩方放弃了这个要求。 第三轮谈判6月底在汉城举行,韩方仍想向我施压,但看到中方毫无退让之意,最后接受了我方的建交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至此,谈判初步取得成功,在汉城草签了建交公报。这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谈判时间快了不少。 资料图片:1992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 “苦难都是大国带来的”,只有中国人来了才不一样 孙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