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从损后救助转向损前防控 保险业探索全过程风控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传统保险业正在逐步从“销售保险+灾后救助”模式转向“风险+保险+理赔”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 日前,平安产险搭建的业内第一家火灾实验基地正式在上海建立,该火灾实验基地总体定位于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技术应用层面,可用于消防设备和新技术测试、火灾实验、支持保险客户消防培训等,助力保险服务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这也是中国产险公司搭建的第一个类似事前防灾实验基地。 防灾防损职能是保险派生职能,保险公司参与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在国际上并不鲜见。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产险公司之一——美国法特瑞互助保险公司(FM Global)是灾前风控先驱,通过优秀的损失预防管理,不仅减少社会和被保险人损失,FM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也常年保持在70%~80%左右,利润率达到20%~30%。经FM认证的消防产品亦被认为是产品质量的象征。 但这种全流程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一直推进缓慢。平安产险风险研究及防控部总经理袁勇民表示,保险公司参与防灾防损在西方国家是很成熟的理念,公司十几年前就想学习和推动这一理念,但当时中国市场对于保险公司参与风控的接受程度有限。 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风险管理意识提升,一些损前预防服务逐步应用到人身险、产险等多个保险领域。例如,目前不少人身险公司推出了健康管理服务,帮助客户关注和提升健康意识,产险公司也在纷纷提供灾害风险预警服务。 “保险公司做好事前风险防范,的确能给公司经营管理和社会带来巨大收益,这是双赢结果。” 袁勇民介绍,平安产险在2010年成立了风控部,目前在全国各省市组建了1000多人的专职和兼职风控队伍,100多名专职师;系统方面投资数千万建立了大数据风控系统“DRS鹰眼系统”,可进行承保前的风险判断和承保后的防灾防损。以台风预警为例,该系统实时对接中央气象台气象信息,系统会提前42小时显示台风路径并选定风圈大小,据此调出承保客户信息并自动发出灾害预警短信,同时对于部分高风险客户公司会加派师前往帮助防灾。去年几场台风袭击广东后,占据市场份额20%的平安产险最终仅需对8%左右的灾害损失进行赔付。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从社会管理需求还是从市场接受度来看,进一步丰富损前风控广度和深度,将损前防范管理贯彻到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之中,将成未来发展趋势。从政府层面来看,环责险、食责险试点近年来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逐步推动保险公司帮助相关行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规避风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从市场接受度来看,随着风险管理意识提升,投保人亦逐步从以前认为损前风险预防“太麻烦”,到接受一定的风险预警,继而主动要求保险公司提供损前风控方案转变。 平安产险副总经理曹六一亦表示,未来平安产险将以该基地为起点,逐步搭建涵盖多种风险形态的风险管理认证平台,助力社会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损前防控”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将进一步发挥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 .证.券.时.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