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机器人会让我们丢了工作吗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去年中国购买了9万个工业,占到全球工业市场总额的约三分之一。彭博社旗下研究机构本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惊呼:“中国正以超越所有其他国家的速度安装,这将影响所有其他国家。” 这份报告援引国际协会的统计数据说,去年一年中国工厂安装的数量比前年猛增了27%,几乎相当于北美地区和日韩新增的总数。 按国别看,去年全球购入工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均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不过,虽然中国的普及速度最快,但由于中国庞大的劳动人口,的使用密度(即和人力之比)仍然较为落后。根据国际协会的统计,在中国工业部门每一万个工人对应50台,而这一数字在韩国是411,日本是213,德国是170,全球平均水平也有75. 且在程度最高的汽车行业,中国目前的水平和发达国家同行相比仍然较低。去年,日本汽车产业每一万个工人对应1276台工业,韩国和美国均为1218,德国为1147,而中国仅为392. 虽然起点较低,但中国却以超出其他所有制造业大国的速度在实现,这也令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因为目前中国近七成的工业仍依赖于进口。 中国大量采购工业、快速实现生产,不仅将给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带来冲击,也给中国经济自身带来挑战。 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已经成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方法。不过,对于国内经济来说,却可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本国制造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失业率,抑制工资增长。 不过,彭博的研究显示,目前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尚不明显。该报告通过分析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后发现,2010年到2014年间拥有高中学历的中国工人薪酬增幅高达53%。 但现在没有出现问题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不会出现。以美国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导致数百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消失。而这些工作岗位的消失可能导致中产阶级数量缩水,消费能力下降,最终降低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此外,从美国经验来看,大规模使用也可能加剧贫富分化。因为,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将令企业主获得更高利润;而大量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则有可能让他们不得不接受报酬更低的服务业工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研究发现,高端职业(如科学家、经理人)和低端职业(如佣人、餐馆服务员)更加不容易被所取代,最受冲击的是包括制造业工人、技工等在内的“中等技能”职业。1979年,“中等技能”从业人员占美国总劳动人口的比例高达60%,而到2007年这一比例降至49%,2012年进一步降至46%。 在彼岸,情况类似。经济学家对1993-2010年间16个欧盟国家的研究显示,所有国家中等收入工作岗位数均出现减少,降幅最大的爱尔兰减少了14.9%,降幅最小的葡萄牙也减少了4.9%。 可见,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对矛盾关系:一方面,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国际竞争压力加剧,中国必须加速实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必须有赖于一个庞大、稳定、富有的中产阶级。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关系,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以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而这其中,提高社会福利保障、增加教育、培训和再就业服务投入、加速服务业发展等都是必须采取的举措。 (原标题:会让我们丢了工作吗) .中.国.证.券.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