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迥异表现折射理性回归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3月20日,下跌1.6%,这是自发布"10转增20派2.5元"的高送转方案后五个交易日里的第四次收跌,一周累计跌幅已达16.34%。3月13日晚,在预期一季度业绩下滑0%-30%的同时推出"高送转+减持"方案,次日股价一度触及跌停,后一日再度大跌4.31%。 在之前,已有多家公司披露“高送转+减持”后,股价遭遇下跌。如1月12日推出“高送转+减持”方案时,也曾经遭遇市场抛售,1月13日、14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股价几近跌停。而、、、等公司预案披露之后的累计跌幅均在15%以上。 与连续下跌待遇不同的是,3月20日,早盘就封死涨停。就在前一天晚上,该公司公布2016年年报,期内实现营收11.12亿元,同比增长26.42%;净利润1.23亿,比上年增长34.7%。该公司宣布,拟10转10派2.78元。去年11月24日上市的,因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份尚在限售期,所以不存在预案披露后6个月内的减持计划。 除,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并未走“高送转+减持”的套路,在方案出台后股价迎来上涨,如、等,至今涨幅都在20%以上。 “遭遇大跌,除配套减持外,还与公司业绩预期下滑有关。”一位市场人士认为,投资者看待高送转的眼光已恢复理性,“高送转+减持”的行为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而符合公司成长价值的高送转受到青睐。 不仅是投资者理性在恢复,上市公司看待高送转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参与高送转的公司数量下降。虽然距离2016年报披露窗口关闭尚有一个多月,但从目前情况可以大致看出高送转的变化趋势。以深市为例,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深市上市公司根据2016年度业绩进行高送转的为10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降24%。 在持续的强监管下,高送转“热度”早已呈现降温趋势。数据显示,沪深两市2015年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数量就较2014年明显减少。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预计,未来监管层继续加强高送转监管是大概率事件,这有助于提升市场对高送转题材的认知,高送转难再成为各种套路的“障眼法”。 .中.国.证.券.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