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改革创新铸就“海上长城”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在与中船重工集团的多次接触中,集团上下“开放”的心态与“干实事”的劲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采访中,“改革”、“创新”也成为胡问鸣董事长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作为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海军装备和船舶修造企业,中船重工面临着三重矛盾。这既是国内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要面对的矛盾,也是军工央企改革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 第一重矛盾:传统VS高科技。造船作为一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古老行业,容易给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印象。对此胡问鸣也表示,“船舶一直给人传统制造业的感觉,我也感觉很遗憾”。 事实上,现代船舶更接近于一个“海上城市”,已成为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的新型产业。一艘船就涉及五百多个专业门类,一个城市所需的小到垃圾处理、水处理、发电,大到安全防卫、信息系统,在船舶上都具备这些功能。 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舰或者军舰上的各种动力、电子、材料等技术往往是各行业的顶尖技术,并不局限于与水、与船相关。所以中船重工提出了一个口号,“要让海洋装备驰骋深远海,让海洋装备技术跨进陆空天。” 第二重矛盾:过剩VS增长。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船舶行业正在经历长达9年的寒冬,目前全球的造船产能仍严重过剩,实际上是低端造船产能过剩。2016年全球船舶订单下跌了74.5%,韩日多家大型造船企业破产,国内中小船企的倒闭潮蔓延至大型骨干造船企业。前几年船舶企业纷纷转型的海工装备行业,也由于油价下跌遭遇巨额亏损。 但中船重工2016年营收和净利润却逆势双增。这主要是因为公司自2015年就开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去低端产能。同时,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改造传统产能,提升制造水平。船舶行业何时见底回升仍是未知数,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船重工的增长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保持持续增长以及提高增长的质量,将是未来几年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三重矛盾:封闭VS开放。过去军工企业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通常给人一种神秘感。而在军民融合深度推进的大势下,如何打破这种神秘感,让各类资本都参与进来,也成为中船重工近年改革的重点。 对此,胡问鸣认为,“对于军工央企来说,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最好方式就是资产证券化。”中船重工正在寻求一种机制,可以吸引各类资本进来,注入机制的活力,推动集团改革深化和创新发展。 事实上,中船重工近年来一直保持开放的状态,军工改革步伐一直走在军工企业前列。集团提出分板块上市的思路,是国内第一家注入核心军工资产的上市公司,2015年重组首次将科研院所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2016年近36亿元现金借壳,打造电子板块上市平台。 未来公司还将加快军工资产证券化步伐。中船重工提出“十三五”期间资产化率将由40%-50%提升到70%的目标。集团正在探索将研究所和企业结合成科研生产联合体,为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破题提供一个创新路径。目前集团资本运作思路是“分板块推进资产证券化,形成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主创适配、内外适宜的若干专业化资本运作平台”。 而在板块整合后,如何避免整而不合,实现子企业资源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效率,在保障国防装备需求的同时引领国民经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年中船重工须持续解决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