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次
编者按 “打破一亩三分地。”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的话言犹在耳,也为三地跨区域协同发展开启新的大门。三年来,北京多领域借势前行,环保、车、冰雪等产业在变局中重生。城市功能重新排列组合,旧生意逝去,新商机溢出。本组系列报道讲述了企业泛舟全新起锚的故事。在首都功能疏解的大潮中,大城格局由此一新,产业蓝海浮出水面。 从1辆车到10万辆车只用了4个月,这是北京马路边“橙黄大战”的互联网速度。如果不是摩拜、ofo,在城市出行中被边缘化的是“自行车王国”的概念,也是一个产业和一种慢生活节奏。因为共享单车,“互联网+”、共享经济、交通变革,甚至制造业升级、公共服务改革,诸多要素找到了产业融合契合点。对于一座城一群人而言,用App踏转的不只是一辆车,也是交通疏解、绿色出行、创新涌动、城市形象提升的加速器。 重回出行风口 自行车的价值越来越被“油电气”驱动的汽车、电动车包括电动单车、三轮车取代。摩拜、ofo让自行车重回大众视野,尤其在人群密集、通勤需求旺盛的短途出行场景下,单车与城市的化学反应正在显现。 一张共享单车App“满屏”的手机截图过去几个月一直在网络流传。根据媒体记者统计,已有20余家共享单车企业面世,摩拜、ofo之外,还有小鸣、小蓝、智享、骑呗、优拜、快兔…… 共享单车,以“无桩”和“互联网取还车”为特点,除了摩拜、ofo等几家,绝大多数企业的单车于去年9月之后才正式运营,过去几个月不到一星期就冒出一个新品牌。疯狂劲头堪比2011年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 作为风头最盛的代表,从汽车记者到科技记者再到摩拜创始人兼总裁,胡玮炜的创业路源于易车CEO、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的启发:“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 “我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立刻就说我想做这件事,然后李斌就投资了我。”胡玮炜介绍,她在国外看到过类似的项目,而作为用户,对国内公共单车的痛点深有体会:车子不好看,办卡很麻烦,取车还车要到固定地点。 “能不能做一款无固定桩、随取随还的共享单车?”胡玮炜把之前在福特做技术的一个朋友拉过来作为合伙人。 摩拜的目标是,让一个城市更适合骑行,让更多人在0-5公里的出行范围内选择单车。对于5公里内的单车需求,胡玮炜看到的一个数据是,每100个人需要一辆自行车。以北京现有2000万人计算,大概就有20万辆自行车的市场需求。 共享单车到底在城市出行扮演什么角色,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在骑呗单车联合创始人吕城江看来,“让出行更便捷”是共享单车的使命,骑呗希望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小难题。 这几乎是所有共享单车的共同目标,在团购和网约车之后,共享经济领域再度百家争鸣。 调研机构艾媒咨询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 而现实比预测惊人,ofo今年1月宣称,ofo当前已连接的单车总量达80万辆,总用户人数超1000万,日订单量超180万。来自Trustdata的报告则显示,摩拜单车月活跃用户量已超313万人,日充值笔数超过10万笔。这还没有计算不完全重合的ofo、小鸣单车等其他企业的数据。 因此,过了不到4个月,相对艾媒咨询,比达咨询大幅度提升了市场预测,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或达5000万用户规模。随着微信小程序的上线,让共享单车这类“用完就删”的App更具魅力,也能更好地获得用户。 据悉,摩拜北京经过近4个月的发展,在北京地区运营的共享单车+自行车(最后一公里),可比拼了命地为私家车“扩路限行”有价值得多。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