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英媒:中国拟推出首批大宗商品期权合约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英媒称,在中国准备推出首批期权合约之际,人们担忧此举将加剧2016年所见的那种极端波动。不过,中国一家原材料交易所的负责人对这种担忧表示不以为然。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12日报道,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我们和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目前工具不够,产品也不够。”他补充称,推出更多产品,引进像期权这样的新工具,有助于对冲风险,而非加剧风险。 监管机构上月批准开展中国首批期权交易,同意大连商品交易所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展豆粕期权交易,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白糖期权交易。 在监管机构批准期权交易前,中国期货一年来的交易额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中国钢材和煤炭合约交易额在2016年的爆炸性增长让国际市场感到意外,并提升了全球价格。 期货交易激增让监管机构感到不安,它们担心重演2015年股市动荡的那一幕。 2016年,大商所交易额比上年飙升近50%至61.4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两倍。中国三大商品交易所去年的交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7万亿元。 李正强说,推出期权交易是大商所“三大战略任务”的第一步,另两个任务是允许境外投资者直接交易中国期货以及推出掉期合约。 期权给予投资者在未来购买金融合约的权利。期权将让中国企业拥有更大的对冲灵活性;掉期合约将让生产商和消费者能更好地防范价格波动。 两种产品都提升了世界各地交易所的交易规模和利润,但中国保守的监管机构担心它们将加剧国内市场的波动性——中国市场本已因价格剧烈波动而闻名于世。 尽管中国是包括大豆、铁矿石和石油在内的大多数资源的主要买家,但其期货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而且北京方面仍在摸索着走出政府计划时代。2013年,中国公布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措施。 国际交易员已开始关注中国的交易所——分别位于大连、上海和郑州——它们近些年来确定了国际金属和谷物市场的方向。 李正强相信,中国的三家商品交易所总有一天能与伦敦金属交易所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媲美,成为全球性交易所。但就目前而言,它们必须谨慎行事,既要实现增加交易额的计划,又要避免出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暴涨暴跌,不能顾此失彼。 他说:“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在维护市场稳定、防范市场风险方面,比世界其他成熟交易所的责任要重一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