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次
1月6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不法公司诱使合肥大学生以实习为名骗取贷款、广西大学生网贷160万无力偿还等消息,把专攻学生市场的各大校园贷款平台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今年的长沙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对校园网贷加强监管的建议》,希望能从制度上,彻底遏制违规校园贷款。 陈树是长沙市人大代表,目前在湖南一所高校工作。近年来,他和长沙市政协委员深入湖南多家高校,调研“校园贷”现状。据调查,湖南一些大学已经成为了不良网贷的重灾区,有大学生借用18名同学身份证从校园贷款平台贷款50万元后失联,还有的学生因无力偿还逾期网络贷款高额的手续费和利息,多次被挟持和软禁。 陈树告诉记者,之所以在会上带来该议案,是因为近两年,他深刻感受到了违规“校园贷”给大学里带来的不良风气,已经影响了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我走访了长沙的一些高校,也问了一些学生,并且在学校一些公共场所,比如报告厅、洗手间等很多地方都看到“校园贷”小广告。这种现象是近两年开始泛滥的,已经默默影响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 湖南的大学生龙同学去年也曾陷入各种“校园贷”中无法自拔,先是5000元,之后是1万,再然后,没有固定收入的他只能用一家贷来的钱去还另一家。总结起来,龙同学说,就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龙同学说:“因为年龄并不大,你驾驭不了这么多钱。原来一个月只有1500块钱的生活费,贷完之后有五千,感觉这五千块钱就是我的。作为一个学生,只能通过以贷养贷的方式继续去借下一个平台。但借完下一个平台,还是拒绝不了种种诱惑,比如数码产品、谈恋爱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一下子把你的消费能力提升起来,升上去之后就很难降低。” 龙同学告诉记者,他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和他一样,一步步陷入违规“校园贷”的陷阱中,他和身边的同学一开始可能是以购买学习资料、报补习班为目的贷款的,但钱“来的太容易”,可以从多个平台循环贷款,让越来越多的人掉入陷阱。他及时和家长澄清,还清了贷款,但是形形色色的“贷款购物平台”、“贷款打折购物”,还在诱惑着更多不明真相的同学。 龙同学说:“有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等各方面比较困难,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购买学习资料,可以去考证。一个学生在一个平台能借1万多,平台多了之后,很多学生欠好几万。国家最好能出台一些控制举措,比如限制在5个平台以内。” 陈树指出,一些电子商务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以电子商务之名,行网络信贷之实。设置高利贷陷阱,所谓“0利率”的宣传单,其实际年利率高达30%以上,并对逾期的贷款收取高额的“管理费”,费率不透明,暗箱操作。大学生大多没有收入来源,某些“校园贷”平台不考虑学生实际的偿还能力,在广告宣传中恶意隐瞒实际资费,风险警示几乎为0,并且在校园里大力发展“学生业务员”,诱导学生过度盲目消费,形成恶性循环。 陈树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对各种“校园贷”平台进行严格的审核。首先,平台应该对学生贷款机制、资金用途进行严格审核,并且要进行线下风险评估;其次,不能以手续费,滞纳金的形式,变相设置高利贷陷阱。学校方面,需要建设一个空间防线,不让“校园贷”进入学校大墙。但网络是无孔不入的,相关部门应肩负起责任,进行全面清查。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黄韬认为,从源头上遏制违规“校园贷”等现象,一定要把公民个人征信体系建立完善,让“裸条”、“违规校园贷”,在机制上就无法成立。 黄韬说:“国外的P2P平台不像国内这么混乱,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比较发达,社会征信体系比较健全。中国恰恰欠缺这样一个体系。对于裸条交易来说,他们也许很需要用钱,但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抵押,也许使用裸条是他们最后的选择。这样的征信体制没有配套,没有健全起来的话,信息中介其实是很难做的。”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