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次
2016年,不仅是去产能的元年,更是获得阶段性去产能的胜利之年。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做出总结,并明确表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钢铁方面,国务院提出未来5年内淘汰1亿吨-1.5亿吨钢铁产能的目标,其中2016年计划淘汰4500万吨。另外,对于有色金属这一产能过剩的行业,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意见,敦促淘汰落后产能。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在去产能方面,全年钢铁4500万吨、煤炭2.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任务都已经提前完成。有色金属方面,由于门类众多,所以现在并没有确切的数据,不过,据媒体记者从多家国有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处了解到,各企业正在有条不紊地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工作。 回望2016年,作为去产能的元年,去产能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政府的决心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而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年时间中,却有很多重要的节点值得去记录,为了我国产能过剩行业能够“转危为安”提供案例,更为了今后去产能的工作提出借鉴。 国务院出台意见敦促有色行业去产能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水平更有显著提高,不过,与此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有色金属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鉴于上述情况,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的系数后取整,作为新的合规生产能力。 这相当于将此前全年330个工作日的产量下调了16%。以2015年全年中国原煤总产量37.5亿吨计算,若2016年全年执行276个工作日政策,全年大约可减产煤炭6亿吨。 为了严格执行这一制度,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多部委有关成员单位将组成督查组,针对煤矿落实276个工作日制度情况进行督查暗访。 全面执行限产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煤炭产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1月份-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0.5亿吨,同比下降10.0%。 在今年7月19日举行的2016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煤炭去产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276个工作日制度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276个工作日限产制度让煤企告别了“以量补价”的恶性竞争,并成为此轮煤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276个工作日政策的执行导致煤炭供应大幅减少,煤价开始疯涨。为了控制煤价,11月16日,发改委宣布,所有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合法合规煤矿,在明年采暖季结束前都可按330个工作日组织生产。 这意味着276个工作日限产政策开始松动。但是,煤炭去产能工作仍在继续,全面放开生产并不现实。 连维良就表示,全部执行276个工作日减量化生产措施,煤炭市场可能供不应求;而全面放开减量化生产措施,则与去产能的初衷背道而驰。276工作日制度不会被放弃,而是要根据实际进行完善。 据了解,为了煤炭市场稳定持续发展,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政策,包括完善276个工作日产能储备制度,减量置换和产能交易等制度。而减量置换将是2017年煤炭行业去产能的重要部分。 点评:276个工作日限产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说是今年去产能过程中最严厉的一把刀。许多煤炭工人从业几十年来,也因此第一次经历放假。但煤炭产能过剩严重,不下狠心恐难有效果。尤其是很多煤企尽管也在积极的关闭资源枯竭的煤矿,但这些煤矿的产量本就不高。而276个工作日等于强制所有煤企的所有煤矿停产89天,可谓狠招。 随着煤炭市场的变化,国家去产能的政策会有所调整,但明年去产能的任务依旧艰巨,限产减产仍将是主要的节奏,预计276个工作日仍将是调控煤炭产量的主要利器。 130万名煤炭职工将被分流人员安置成最大问题 2016年1月4日至5日,李克强总理在太原考察时表示,煤炭行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要根据市场需要,主动压产减量,严控新增产能,政府要促进富余职工转岗就业。 根据行业统计的数据,2015年年底煤炭全行业从业人员445万人,此次分流人员约占到了20%以上。这意味着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将有大约130万名职工被分流安置。 从今年年初煤炭行业启动供给侧改革开始,煤企就纷纷出台了减员分流的方案。在煤价下跌的过程中,多数煤企都陷入亏损,民企扛不住早已主动关闭煤矿。但国内煤炭产量中国企占比达到70%,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工作中,国企人员安置是最大的问题。 此轮中央政府以给奖补资金的方式,主要就是解决国企产能退出中最难解决的人员安置问题。 1月份,财政部下发《关于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测算专项资金年征收额度约为464亿元,将为煤炭、钢铁等行业化解落后产能提供至少部分资金支持。其中,资金将主要用于安置人员。2月份,人社部《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的意见》明确了职工安置的基本原则、安置的渠道、工作的要求。具体的安置渠道主要为企业内部安置、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以及公益岗位托底。 尽管人员安置的路径较为清晰,但是对于一些去产能大省,由于员工人数众多,人员安置困难重重。尤其是黑龙江、山西等煤炭为支柱的省市来说,随着煤矿关闭,产能退出,有不少煤矿工人面临再就业,人员安置问题也相对更为突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政策托底+市场分流”成为人员安置的主要模式。 据了解,在黑龙江省政府的主导以及社会各方的支持下,2.25万名原龙煤集团职工陆续走上农垦、森工、城市公益等新岗位。 此外,2016年至2020年,山东需要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计划的企业共122家,需分流安置职工192930人,其中煤企164330人。截至今年11月底,山东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已分流安置职工41861人,完成全年计划93.3%。 点评:由于煤企多是大型国企,人工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煤企脱困以及转型。在煤炭去产能的过程中,减员分流已经成为高层、煤企甚至煤炭工人的共识,而人员安置也被认为是其中“最难啃的骨头”。 尤其是有些煤炭工人,在煤矿工作了几十年,再就业的压力很大,不愿意离开煤矿这个曾经的“铁饭碗”,有不少人对继续留在煤矿还存在希望。但看到煤炭去产能的力度如此之大之后,也开始转变观念,有人还主动去寻找新的机会。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人员安置也在逐渐推进。而减员分流后势必会减轻煤企负担,降低煤企生产运营成本。 四大央企牵头成立煤炭资产管理平台 在煤炭去产能的过程中,煤炭央企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今年7月份,中国国新、诚通集团、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出资组建的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即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