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次
中国国家发改委19日表示,虽然交易额和订单量不断刷新,但“双十一”网购节狂欢也存在制假售假、虚假优惠、刷单炒信等诸多成长的烦恼。 国家发改委19日正式发布由中国改革报社和国家信息中心、中诚信、阿里巴巴等单位编制的《2016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 《报告》指出,从各方大数据监测结果来看,在软硬件服务水平提升同时,大流量的网络交易所带来的信用问题仍层出不穷。 一是制假售假问题仍存在。“双十一”网购节期间,互联网上曝光的失信案例中,制假售假类占比仍然较高。部分商家趁机以次充好、以旧翻新,或者大量销售高仿造假产品。 二是促销活动“暗藏陷阱”。以上海为例,11月11日—20日期间受理的涉及“双十一”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 三是刷单炒信仍未绝迹。通过分析全网及各大平台刷单数据,发现各大电商平台普遍存在刷单炒信行为。该类行为主要聚集在家居生活、礼品饰品等领域。 四是个别中小电商的物流服务体系对高峰超负荷运行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差评较2015年“双十一”网购节、2016年10月有显著上升,家居、建材、电子产品售后投诉率较高。 五是数码产品和家电失信问题曝光较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监测发现,“双十一”期间,互联网上消费信用话题反响情况中数码产品曝光量占比高达29.59%,家电产品失信案例占比达24.22%。 六是网络诈骗“三危”难防。根据统计,11月1日—11日,猎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