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一带一路,共同的筑梦空间

时间:2019-03-29 | 栏目:宏观 | 点击:

满载68个集装箱的商品,历时18天,全程12451公里,最后横穿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到达目的地;运行时间与海运相比减少将近1个月,费用大约是空运的20%左右。“中国正在打造新的贸易路线与市场”,当火车驶入英伦大地,意味着来自中国的货运列车可以向15个欧洲城市提供服务,难怪美国媒体将此称为,“中国雄心勃勃振兴古代连通欧亚的‘丝绸之路’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原标题:一带一路,共同的筑梦空间(域外听风) 满载68个集装箱的商品,历时18天,全程12451公里,最后横穿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到达目的地;运行时间与海运相比减少将近1个月,费用大约是空运的20%左右。近日,首趟从中国开往英国的中欧班列抵达伦敦。在增加中欧贸易活力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的远程辐射效应。 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自2011年至今,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它契合了沿线国家产品进入其他市场的需求,同时吸引了更多外国客商来中国采购。“中国正在打造新的贸易路线与市场”,当火车驶入英伦大地,意味着来自中国的货运列车可以向15个欧洲城市提供服务,难怪美国媒体将此称为,“中国雄心勃勃振兴古代连通欧亚的‘丝绸之路’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有学者认为,在16世纪西方崛起之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更难能可贵的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经济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今天,“一带一路”上的众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共同构建升级版的丝绸之路,让这一财富之路、文明之路和人文互鉴之路更加宽阔和畅通,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可以想象,从这一抱有宏远志向的规划中获益的,将是沿途众多的国家和人民。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评论说,所谓“一带一路”的概念,取自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丝绸之路”,然而,古代丝路上中国对外输出的产品很“轻”,主要是丝绸、茶叶和陶瓷等生活用品。如今在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率先走出去的产业却都很“重”,如高铁、核电、航天科技和港口等。这一分析耐人寻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内外贯通等现实问题,他们期待“一带一路”,正是希望借此突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续写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需要通过更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举措,为贸易大动脉焕发生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世界应该是通的,通则相互融合,相互助力,相互帮协;而只要有沟通、有合作、有交往,利益就会相互交融,惠及各方。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背景下,“一带一路”被外界称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框架,注重“虚实”结合,将有效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通、文化交融和政治互信,同时大大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普通的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增进理解与交往的桥梁。当“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还需继续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共同抵抗外部势力的干扰,从而奠定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的最好途径是开辟未来”。有经济学家曾把工业国和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型分工,表述为“中心—外围”关系,指出后者只能依附于前者发展。随着“一带一路”覆盖半径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围国家能够借助优势互补,摆脱依附,获得自主发展能力。与沿线各国和地区发展规划和需要紧密对接,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打开更为壮美的筑梦空间,促使各国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