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宏观 | 点击:次
中国央行在1月末上调了MLF中标利率,在节后第一天上调了OMO和SLF利率,虽然存贷款基准利率未发生变化,但已经构成了加息的事实。当政策信号转换,刺激宽松预期消散后,基本面走势的超预期性会显著减弱,就应该回归到对于基本面指标的后期走势判断上来。 中国央行在1月末上调了MLF中标利率,在节后第一天上调了OMO和SLF利率,虽然存贷款基准利率未发生变化,但已经构成了加息的事实。 因市场情绪有所恢复,继国债期货尾盘暴拉后,今日(2月9日)国债期货、现货继续双双大涨。但利率下一步往哪走? 分析师普遍认为,2017年中国的利率中枢上行是大概率事件,但短期利率存在阶段性回调整理的可能。 短期利率回调可期 国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董德志认为,如以M2/GDP作为杠杆率标准,2017年中国的GDP、CPI及M2短期目标和现实间差异,就是政策松紧力度调节的根本依据。 当政策信号转换,刺激宽松预期消散后,基本面走势的超预期性会显著减弱,就应该回归到对于基本面指标的后期走势判断上来。 董德志对2-5月利率下行(特别是长期)有较高预期。因为核心的基本面要素(CPI、M2、GDP)从2月份开始都将步入到下行轨道中,CPI或将数月回归1.5%附近,PPI将在2月份同比触顶回落,M2将跌破11%,GDP下行压力不减。 未来货币政策是未必“非黑即白”,而是“灰”的。基本面下行压力很大,因此利率会下行。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短期内市场对TLF到期后续作的预期加强是此次债市上涨的重要原因。利率短期回调,不是趋势回落。由于周期波动和经济新旧动能的切换,利率在平台期将加大震荡。 对于目前的情况,中信明明认为,由于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切换和节后流动性回笼效应,利率见顶回落。随着前期累计调整的结果,长债利率出现配置价值。从风险来看,货币政策工具切换和央行严控信贷的态度,为下一轮调整打下伏笔。 中国年内利率中枢或上行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中国2017年基准利率会保持不变。考虑到防控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的政策意图、资本外流压力加剧、通胀预期升温,预计2017年市场化的利率可能仍将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汪涛同时表示,如果国内供给端对价格上涨的反应滞后、油价涨幅远超预期、或人民币贬值幅度远超预期,导致通胀高于预期,结合政府对金融杠杆和资产泡沫的担心、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加剧,基准利率亦可能上调。 中信明明认为,2017债券收益率犹如“走楼梯”,长期看在美联储加息和国内去杠杆防风险要求影响下,利率中枢将阶段性上移。 央妈可能怎么做? 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考虑到稳汇率、金融去杠杆、控制房地产泡沫以及通胀回升的压力,综合加权通胀水平的上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边际收紧。 俞平康预计2017年的货币政策工具仍以MLF、SLF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广义再贷款行为为主,并加强理财等表外行为的监管,从而造成在利率长远下行的过程中,阶段性的中枢上升。 国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董德志认为,去年8月起,全球央行开始反思数年来的货币宽松政策,宽松步伐趋于收敛。虽然各国情况相异,但中国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反思的主要是考虑货币宽松可能无益于经济,而绝对不能说是考虑紧缩的政策会有益。即全球政策会向中性转化,但是谈紧缩还为时过早。 董德志认为,考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今年开年的利率上调信号意义更强,主要为杜绝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 但若认为央行已经预设了若干次加息操作,则过于牵强,毕竟政策后期走向仍需依宏观基本面作后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