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临县不认穷 脱贫有干劲(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9-03-29 | 栏目:宏观 | 点击:

吕梁市临县,山西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域,建档立卡贫困户14.5万人,相当于省内两个小县的总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不是政府给上了保险,真有些不敢养了。 吕梁市临县,山西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域,建档立卡贫困户14.5万人,相当于省内两个小县的总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重压之下,临县不仅没慌神,反而转变观念,从扶志入手,积极织网底、补短板、强产业。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老乡们,就像歌里唱的,“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减负扶志 织密网底,防止返贫 冬日里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尽收眼底,临县碛口镇马家山村贫困户王生平站在自家院里,向记者讲述了他前段时间的忧心事儿。 王生平养羊最怕的是痢疾,“前阵子死了两只能繁母羊,把我心疼坏了。要不是政府给上了保险,真有些不敢养了。”去年8月,临县财政出资,为建档立卡的2000余贫困户所养的10万只能繁母羊都购买了保险,每只羊保费40元,保额360元。 财产保险之外,临县实行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意外伤害报销,贫困人口可在大病保险赔付的基础上,获得最高8万元的再赔付;意外伤害最高赔付5万元。 “贫困户动起来了,必须扶上马送一程。”县委书记张建国说,临县与山西保监局联手打造“保险精准扶贫示范县”,正构筑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民生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险种保险扶贫保障网。 据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介绍,目前全省43个县81万贫困人口参加了大病医疗补充保险、74万贫困人口参加了意外伤害险,为防止因病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新励志 补齐短板,脱贫资金不犯难 天色早已黑下来了,但在白文镇曜头村朝阳第二牧场里,仍是一派忙碌景象。这个新项目依托政府助保贷业务平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吸收贫困户组建合作社,把每个贫困户从平台获得的5万元分散贷款集中起来投入农业龙头企业,平时贫困户在公司打工,年终再进行分红。 “这样一来,贫困户和企业用钱都不犯难了。”临县畜牧局局长成茂林说,企业已经投了700万元,100户贫困户再出资500万元,一年下来,保底分红60万元,户均6000元。此外还有园区务工收入20万元,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而且没了经营风险,多了固定收益。 去年后半年,临县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以村为单位落实了5万元的帮扶资金,还对整村脱贫的86个村、每乡镇2个脱贫示范村,分别给予30万元资金用于脱贫。 “老百姓的发展劲头儿上来了,钱老感觉不够用,幸好县里给下了及时雨。” 山西省农业厅土肥工作站副科长、大禹乡府底村第一书记贾彬良深有感慨。 增收壮志 精准发力,挺直腰板挣到钱 走出大山,贫困户秦玉莲才感到月嫂是真吃香。“在太原,一个月7000元左右,到春节跟前能挣8800元,都是抢着要。” 去年5月,吕梁制定“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五年规划”,投入资金4200万元,选定月嫂、育儿嫂、老年陪护、病人陪护、家政服务等专业进行实训,逐步引导贫困地区妇女走出大山、致富脱贫。如今,“吕梁山护工”已培训结业10474人,就业3820人。 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每次都参加欢送会,他说,“走出大山,挺直的不只是腰板,更是吕梁山不认穷的决心和志气。” 在临县湫水河畔,庙坪村不仅靠着志气脱了贫,如今又生出了更大的志向。依托临县85万亩的红枣林,庙坪村丰林现代农业公司培育出的特色枣木香菇打开了韩国市场。据介绍,香菇产业已带动全村人均增收4000多元,吸纳周边村120多个贫困劳动力就业。 驻村第一书记乔伟顺信心满满地说,“以前庙坪穷,光棍汉多,去年30多个光棍娶上了老婆。接着,我们要给全村的光棍汉都娶上老婆,人人住上小二楼。”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8日 09 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