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际 | 点击:次
前十大投资项目揭秘:投资方大多为国企 中债资信与社科院世经政所4月10日联合发布的《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中东(西亚)和南亚地区,中东欧地区吸引中国投资的起点较低,但增长迅速。 其中,东南亚(东盟)吸引了超过一半的中国对“”直接投资:2015年,中国对该区域直接投资流量创历史最高值,首次达到146.4亿美元,占“”相关区域投资流量的比例为77.24%。 在产业分布方面,能源、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是中国对“”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较为重要的产业领域。 在企业特征方面,对外投资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这四个省份,而且以国有企业为主。 在投资模式方面,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持平,但在平均投资规模方面,前者高于后者;农业和更倾向于绿地投资,公用事业、旅游、矿产、娱乐和技术领域则倾向于跨国并购。 十大投资项目特征 《蓝皮书》称,从“”的相关前十大项目投资来看,大部分对外投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且投资项目在不同程度上与东道国政府推动有关。 《蓝皮书》援引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指出,在2015~2016年上半年中国对“”相关国家投资前十大项目的投资主体中,有七家均是国有企业。 同时,相当一部分项目与东道国政府相关,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具有东道国政府北京的机构直接参与项目交易;东道国政府发展战略规划项目;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签署项目。 同时,《蓝皮书》并指出,大部分对外投资企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同时投资契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譬如在上述的十大项目中,中国企业大部分都位于世界或中国500强之列,其投资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不过《蓝皮书》也称,大部分对外投资区位性较强,因此受到相关国家政治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大。其中按照投资金额计算,能源、交通运输和矿产所占比重就超过了70%。 《蓝皮书》提出,能源、矿产与交通运输等行业具有投资周期较长、股东投资巨大等特性。投资周期较长增加了项目在建设、运营期间遭遇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固定投资巨大则导致项目在遭遇风险时难以快速变现或转移,一旦遭受风险事件,往往损失巨大。因此,相关投资及其项目价值受东道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影响较为明显。 《蓝皮书》也称,民企和国企战术配合,可降低技术需求型并购阻力并获得充足资本金。 同时,民企和国企在“走出去”过程中各面临不同障碍。民企在融资等方面具有相对劣势;另一方面,国企在跨国并购中也面临着“竞争中性”的挑战。民企和国企战术配合则同时克服了二者所面临的障碍,这其中的案例包括联合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芯电半导体这两家国有企业共同发起了对星科金朋的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在其中的民营企业身份,减轻了相关监管机构对并购案的疑虑,同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也为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蓝皮书》并展望2017年,提出伴随着中国与“”相关国家双边、多边等多层次更多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实施,2017年中国对“”相关国家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流向能够契合东道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领域。(.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