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在2016年正式放开“全面两孩”后,二孩对生育率提升的刺激效果,却只体现了一年时间。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 生育意愿降低——育龄人口数量下降——老龄化预期加剧,许多人为此担忧不已。然而,生育意愿低其实只是最终的结果,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以及养育成本高让许多人新生犹豫。如何降低大众,尤其是女性的生育成本?或许,这并不仅仅只是金钱的问题,还需要配套政策和设施的完善,从多方面进行推动。 导读 破解当前生育意愿低的问题,需要改善生育环境、降低养育成本,包括育龄妇女权益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需要一揽子政策支持。 面对低生育率,政策应该如何抉择? 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一文指出,“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满足人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生育作为家事,不同家庭有不同选择。人口作为国家核心资源,需要有更长远的打算。部分人口压力较大的地区,已经先行出台鼓励政策。今年6月以来,辽宁、新疆石河子市、山西、湖北咸宁等多地陆续推出鼓励生育政策,包括对生育进行奖补、延长产假、加大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力度、提高儿童照料教育资源配置等。 21媒体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他们在生育政策选择上有分歧,但普遍的政策建议是,当前生育意愿低的问题,需要改善生育环境、降低养育成本,包括育龄妇女权益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需要一揽子政策支持。 数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 今年29岁在北京工作的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