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根据个税草案,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级距保持不变。 事实上,此次个税草案修订,更多考虑的是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但综合所得最高税率沿用原来工资、薪金所得最高税率45%,远高于经营所得和资本所得20%的税率。有专家指出,最低税率级距扩大的同时,高档税率的级距也应该随着收入多元化扩大,建议取消45%的最高边际税率。 “这在全球范围内偏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光权表示,45%税率应该适当降低,“因为偏高的边际税率,对纳税人的反激励作用明显增加,而且也妨碍投资和储蓄,可能导致纳税人为了降低边际税率而设法分解、隐瞒所得,从客观上强化了纳税人逃税的意识。”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永青指出,国内高收入人群其收入和财富的来源早已从劳动所得转向了与资本性财产相关的所得,但这类所得的实际税负低于劳动所得,个税对于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调节作用被大大弱化。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生也认为,应适当降低综合收入的最高税率。综合考虑个税的调节重点,结合周边国家最高税率,可以考虑降低到40%或35%。 此外,高税率级距也不利于我国保留和吸引高端人才。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杨松举例说:一个年薪50万的技术人才,如果在香港工作,他的边际税率是17%,应纳税额是五万多,如果在内地工作,他的边际税率就高达30%,应纳税额就是十万多,“同样在中国,纳税额相差两倍,如果他的收入达到45%税率标准的话,这种差距会更明显,容易导致高端人才流失。” 专项附加扣除应考虑家庭因素 此次个税修订一大看点是引入了四类专项附加扣除,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 除上述四类专项附加扣除外,有专家建议,还应该将赡养老人的费用考虑进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绍史指出,现在养老基本上是“973”,90%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所以赡养老人的费用还是应该考虑专项扣除。另外,既然实施二孩政策,那么0到3岁婴幼儿的哺育费用也应该考虑专项扣除,这样可以鼓励大家把老人养好,生二孩也能较快地改善人口结构。 总体来说,四类专项附加扣除对有房一族和已婚人士来说受益更大,而无房、无孩的单身人群则无法享受,不少网友对此也认为有失公平,甚至将“专项附加扣除”解读为“单身税”。在一些专家看来,从政策制定角度看,专项附加扣除要考虑个人负担的差异性,也要考虑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保持税制的公平。 根据个税修订草案,“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多位专家认为,全额据实扣除的可能性很小,可能会采取一定限额或者相应扣除比例的方式。 上述四项专项附加扣除,也可能会导致纳税人申报负担高,征管效率低。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与其引入很复杂的专项扣除项目导致征纳成本很高且漏洞很多,还不如简化税制,照顾特定群体的目标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实现可能更有效率。 专项附加扣除应选择什么样的课税单位,不少专家建议考虑以家庭为单位,“专项附加扣除考虑家庭因素是第一步,未来可以逐渐再允许以家庭为申报单位,这样更公平,设置单身申报、夫妻联合申报、夫妻单独申报等多种申报单位,由纳税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提出。 全国人大代表杨松建议,在充分考虑家庭整体负担的前提下,对年度内家庭成员所取得的全部收入综合计税,有利于体现税收公平。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