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清华朱宁:资产的泡沫 只一刹的花火 早晚被触破

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

他显得略微有几分匆忙,甚至在一边讲话一边娴熟地系好自己的领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敏锐地解读关于刚性泡沫相关的任何一个问题。讲到兴致处,他嘴角微微一笑,眼里流露出看破每一个资产“泡沫”的自信,俨然像一个“泡沫”的预判家。 2018年7月8日,在第三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开始前30分钟,清华大学金融学院泛海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在清华大学金融学院他的办公室中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而他的作品《刚性泡沫》也成为了此次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评选出的7件获奖作品中唯一一件获得著作奖的作品。 “当下与未来的平衡”——“泡沫”以何种方式结局更为重要 “美丽的泡沫虽然一刹那花火,你所有承诺虽然都太脆弱,但爱像泡沫如果能够看破,有什么难过……”谈及对于“泡沫”的理解,朱宁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形象地引出邓紫棋的《泡沫》中的歌词来传达他的理解感受。 随后,他用带有磁性的声音深情款款地朗读菲利普·罗斯在《人性的污秽》中的句子:“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正如没有任何东西转瞬即逝,没有任何东西转瞬即逝,正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恒存在。” 而这些语言全然不像一个经济学家所讲,但这也许是对于经济学中的“泡沫”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泡沫”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以一个什么方式结局,“可以是最好的时代,也可以是最坏的时代”。 他是诺奖得主·希勒的门徒;他是行为金融学的中国传人。多年来,他一直是打破刚兑的积极的政策建言者和呼吁者,他曾在多处场合公开谈论刚性兑付对社会资源的扭曲。 与此同时,打破刚性兑付的趋势如滔滔江水般不可逆转,2017年11月17日,打破刚性兑付正式从政府层面被监管者提出。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涉嫌欺诈发行券、信息披露违法一案的听证和复核程序,对五洋建设及20名相关责任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及市场禁入决定。 这不禁让人怀疑,打破刚性兑付是否可以保障普通投资人在理财过程中得到公平和合理的对待? 对此,朱宁解释称,经济学中有一个很大的平衡是“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公平很大程度上是站在谁的利益角度去看或者评判。刚性兑付或者政府担保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但是会有市场失灵这个问题。所以,打破刚性兑付肯定不是绝对公平的。但是,在很多真实的经济政策中,没有最优解,只有寻找相对次优解。在现实中,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说一个政策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这无疑是相对现在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个做法。 而且,他强调,投资者保护不是保护投资者不蒙受损失,而是保护投资者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投资。从这个意义来讲,欺诈事件的发生跟打破刚兑的监管和理念没有关系,欺诈在任何一个环境下都会存在。监管层越保护投资者,帮助其规避损失,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就越缺乏产品鉴别选择意识。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买者自负是第一位的。 因此,他总结称,“我国投资者保护做的足够,但是投资者教育做的不够。” 在处理金融市场中欺诈这个问题上,他谏言,第一,处理和处罚的力度不够,没有产生足够的成本来遏制非法行为;第二,因为投资者被保护的太久,所以习惯了刚兑。但是在成熟的市场中,没有人要刚兑。在我国恰恰由于投资者教育不够,投资者意识不到自己是非理性的、不应该进行投机和疯狂炒作。 在获奖演讲结束时,他总结称,一系列的金融体系的改革、财税体系的改革、社会和法制的改革,都会让整个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也能够让我们投资者真正做到对一个投资产品或者对一个项目做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