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围绕高质量发展,会议做出了系列部署,包括深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等。宏观政策方面,2018年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如何看待这系列部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外界此前多预期,随着去杠杆进程的推进,叠加中性货币政策,市场利率可能会继续提高。从会议公报内容来看,政策信号似乎有所调整。李迅雷表示,去杠杆的力度过大,反而容易诱发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令市场利率上升的担忧有所缓和。 追求美,而不是GDP 追求美,而不是GDP 《21世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有什么新的亮点? 李迅雷:这次公报内容更为实在,比如中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要求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更加重视生态环保等等,这跟十九大报告是一脉相承的,以前更加重视增长速度,现在更加重视增长质量。 这跟之前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逻辑不一样了,因为GDP增速多少,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不应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理念转变很重要,我们的理念是追求美,而不是GDP。 《21世纪》: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是否跟消费升级有关? 李迅雷:2017年我国经济质量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企业效益转好,企业的ROE每年大概上升10%左右,如果去杠杆的力度过大,反而容易诱发风险。 当前金融领域的风险仍然不少,像银行外的资金主要集中在、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这些都有改善的空间;而一些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像一些P2P项目还要继续加强监管。 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区别对待:那些僵尸企业该破产就破产;国企要继续做大做强,合适领域的投资仍然要加以支持;对于新动能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