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12月9日,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央行加息条件还不成熟,但不排除为了回应美国加息等扰动因素,2018年央行有可能随行就市地提高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操作利率。 在第8届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上,连平就人民银行明年是否加息的话题做了讨论。连平表示,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将呈现“缓中平稳”的特征,预计经济增速在6.7%左右。在“缓中平稳”的宏观条件下,货币政策似难明显收紧。 连平指出,从加息的理由来看,有金融去杠杆、资本流出压力增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外汇储备进一步减少等,但目前来看,还有一系列的因素并不支持加息: 」 第一,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在这种格局下,进一步调高基准利率显然需要格外审慎; 第二,通胀水平温和,目前物价形势相对平稳,2018年CPI虽可能较2017年要高些,但也难以达到要求“加息”的地步; 第三,融资成本上升,今年初以来,无论是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长期利率,还是银行贷款利率,其实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2018年整个市场利率水平继续向上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第四,金融去杠杆效果初步显现; 第五,政策可能形成叠加效应。」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缓中平稳” 连平认为,2018年经济运行总体上会呈现“缓中平稳”的特征,预计经济增速在6.7%左右,呈现出口较好、投资放缓、消费平稳的局面。 连平指出, 」 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正在逐渐培育,包括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成效逐渐显现,服务业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推动我国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型。 工业产业结构逐渐升级,在产能过剩行业增长放缓的同时,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消费升级促进政策和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提升,经济增长有较强的韧性。」 重提稳健中性 央行政策重在“延续” 连平指出,央行在今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申了“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以及强调当前“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明年延续这种货币政策基调的概率较大。 连平表示,过去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金融监管趋严导致信用收缩,并产生了“中性偏紧”的实际后果。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2018年仍然可能出现这一情况。 不过,在“缓中平稳”的宏观条件下,货币政策似难明显收紧。在来年市场预期不乐观、机构适应新规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市场甚至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放松的需求。 在宏观审慎政策针对性地降金融杠杆的新局面下,货币政策工具向紧调节可能会带来叠加收紧效应,可能合理的搭配是宏观审慎政策着力降杠杆,而货币政策则以稳为主。 .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