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李迅雷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最新发文称,未来资产过剩将成为常态。 李迅雷指出,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就逐渐步入商品过剩的时代,从CPI波动幅度看,1995年至今再也没有出现过恶性通胀。同样,从股市来看,2007年以后波动幅度也明显减小;从楼市来看,2010年以后全国楼市的整体涨幅还低于同期GDP的累计涨幅。这说明当资产存量累积到足够大的规模之后,波动幅度就会减小。 展望未来,资产的供给将源源不断。从权益类资产来看,供给将非常惊人,且不说当前国内股权类的PE、VC基金规模有多么巨大,仅就当前国企负债规模而言,今年上半年的余额就超过了94万亿元,在去杠杆的压力下,若仅拿出其中的10万亿来做债转股,就够股市消化十几年的。但这10万亿元的负债,相当于国企过去一年的新增量而已,即债转股的速度可能不及国企负债增速的十分之一。 估计权益类市场资产的过剩将从以新三板为代表的非A股类权益资产开始,然后向A股蔓延。随着资本市场开放度的提高,权益类资产的定价也将越来越国际化,股票供求关系对估值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就未来几年而言,无论是楼市还是股市,趋势性、整体性向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资产过剩是大势所趋。由于无论是散户投资者、民营企业还是PE、VC,绝大多数都属于趋势投资者,也就是喜好追涨杀跌,故他们一定会对资产过剩这一趋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配置核心资产、优质资产和稀缺资产将是今后投资时理性的选择,但这很考验人的眼力。 李迅雷总结认为认为,中国步入存量经济时代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应该是主流,传统产业的收缩和集中度的提升是大势所趋;资产过剩趋势下换手率的下降和价值投资理念的提升合乎逻辑,故今后中国资本市场将越来越具有成熟市场的特征。 .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