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风险防范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防控金融风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017年,应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进程中,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最后转移到金融领域,金融风险呈现集聚态势。总体而言,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多个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库存居高不下;而部分金融部门资金“脱实向虚”,引发市场波动,也增加了新的风险隐患;少数金融机构违规违法操作,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同时,打着互联网金融等幌子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行为屡禁不止,影响社会稳定。从深层次看,我国金融机构尚未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逐渐暴露,金融监管体制还未能更好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而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与金融不稳定因素也容易快速传导到国内。 金融产生于实体经济,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我国而言,2017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和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被列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四个发力点。金融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在支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方面,要发挥金融对行业企业的引导、约束作用,将支持去产能与防范化解风险相结合,及时应对去产能可能引发的信用违约风险;支持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等等。 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金融业应在“两权”抵押业务模式、产品工具、风险控制和配套支持措施方面加快创新,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同时与政府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沟通与协调,配合做好“两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参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两权”估值及资产变现处置公正合理。 在支持振兴实体经济方面,促进资金“脱虚向实”、实现产融结合是缓解实体企业融资困境、促进自身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大量资金流向、证券投资与市场方面,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2017年,金融业要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改善和加大实体企业的金融供给。2月25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央行正在牵头制定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的统一办法,这是防范风险的一件大事。 在支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今年热点城市降杠杆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将是市场的两大重点工作。金融是建立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关键支撑,要按照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要求,加强市场研究,完善信贷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总之,金融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和服务。当然,这并不意味简单地增加对实体企业的信贷投入,更不是让资金全部流入实体经济。最根本的还是要振兴实体经济,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治本之道。 (原标题:防范金融风险重在“虚”“实”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