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吴晓求建议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

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7日在“第二十一届(2017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应该构建具有“双峰”形态的监管架构;同时,监管重点应从资本监管为主逐渐调整为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 吴晓求强调,在金融风险中,透明度风险快速上升,资本不足风险仍然严峻,但权重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金融风险实际上不再主要表现为资本不足的风险,而主要表现为资本不足风险与透明度风险的并重。 “与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变化相适应,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是构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吴晓求认为,这种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石是资本市场,金融风险虽然有时也会表现为资本不足风险,但核心标志是透明度风险。基于中国金融风险机构的趋势性变化和不同风险来源的巨大差异,改革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和架构显得相当迫切而重要。 吴晓求指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监管模式上,要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功能上的相互协调与统一。作为新监管模式基石的微观审慎监管侧重于准入监管、行为监管和市场风险监管,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和指标,功能是阻隔风险、衰减风险、防范风险的外溢。作为新模式灵魂的宏观审慎政策,除货币政策外,必须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警示评估体系、操作性工具和干预机制,重点在于阻隔跨市场风险的传递、衰减系统性风险扩张和缓释系统性风险恶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及在特定情况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救助等。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指标体系要有功能上的衔接和可转换性。 二是在监管架构上,可由现在的“一行三会”扁平化结构过渡到组织结构的“双峰”形态。中国人民银行是一峰,主要负责宏观审慎政策制定、实施和监控;同时,可考虑成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这是“双峰”中的另一峰,负责微观审慎监管。作为宏观审慎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功能调整后的央行除原有职能外,必须加强跨市场的风险协调能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管控力,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和干预政策实施力以及包括信息系统、云数据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是在监管重点上,应从资本监管为主逐步转入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金融创新的基本趋势表现在绕开资本监管,所以透明度风险在整个金融风险的权重必然上升。在关注和动态调整资本监管的同时,重视和强化透明度监管,并建立起动态匹配机制,应该是新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微观审慎监管的重点。 四是在监管方式上,应从传统监管走向智能监管与传统监管相结合并逐步以智能监管为主。智能监管的基石,是覆盖金融体系全市场的云数据平台和科学、完整、结构化的风险指标体系。这种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和云数据平台建设,是中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和监管功能提升的关键。□ .徐.昭 .中.国.证.券.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