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人物 | 点击:次
/天天财经背景:近日,收入分配政策再次做出新调整。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部署对七大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 七大重点群体主要有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和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 针对不同群体,《意见》制定了不同激励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接受采访时表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就是要分群体施策,找准各自的重点。比如技能人才关键要实现技高者多得,新型职业农民关键是推进职业化,小微创业者关键是降低创业成本,科研人员关键是实现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企业家关键是解决产权保护法治化,基层干部队伍关键是完善工资制度,困难群体关键是提升人力资本。 《意见》设定了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共建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2013年,国务院亦发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三年之后,分配政策又将如何继续? 【天天财经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表示,借助七大重点群体增收调整收入分配,体现了治理思路上的变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构性的收入分配政策。所谓“结构”,也就是说不同人群的增长潜力是不同的,有的受到自身能力限制,有的受到外部环境制约,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把不同群体分开,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收入增长的政策。 “对于某些群体来说,即使没有新的政策,随着经济增长,他们的收入也会有较为快速的增长,这不是政府担心的问题。政府担心的是,有些群体,本来应该有不错的增长潜力,但受到各种约束,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力。”李实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提出七大重点激励群体。 与2013年的分配政策意见相比,李实解释,过去是综合性的调整,都是从收入分配,缩小差距角度,划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层面的制度设计,更多是强调政府的政策作用,这次把激发收入增长与调节收入分配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认为缩小收入差距,更多是使得有增长能力群体的收入取得较快发展。所以,《意见》的侧重点不是缩小收入差距,而是激发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虽然也设定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激励计划”,鼓励引导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中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者提升人力资本,李实认为,《意见》更多还是集中在怎么激发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包括科研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等,基本都是中等收入群体。 确保重点群体增收,应该做好哪些步骤?李实以宏观层面为例,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报酬份额,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例,而近年国民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收入上升过快,特别是非预算收入的过快增加,所以,政府收入份额要逐步减少,让利与民。此外,政府要放松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管制,让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意见》会对中产阶层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吗?李实的分析较为谨慎,一方面,“更多还是处于改革过程中,是改革的继续。”这一时期提出,意义在于经济放缓、消费需求不足,有必要通过增加收入增长,带动消费,把收入分配政策与宏观经济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虽然每个群体都有具体的政策和建议,但“最重要的还是落实,政策建议听上去都不错,有些政策还是很鼓舞人心,但还只是一些政策建议,没有成为具体的政策。”李实担心,“落实上会打折扣,或者落实速度的快慢等。更重要的是落实,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包括2013年的收入分配意见,有些东西有一定落实,有些则没有很好落实。” “中国不缺政策,缺少的是真抓实干。”李实介绍,文件出台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分解任务到各个部门,进一步加强落实,否则很多政策肯定会落空。 作为支撑行动之一,《意见》还规定,进一步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健全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收体系,逐步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由于过度解读,上述表述被逐渐演绎成“年薪12万为高收入群体要加重税收。” 对此,李实表示,高收入群体问题,不是《意见》的重点,中心还是激发中低收入群体,至于高收入者的调节,作为收入分配的一环,虽然提到,但不属于此次文件精神。 李实说,调节高收入群体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及税收体制改革,应该成为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一部分,不过,“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如何设计,到现在并没有清晰的思路,甚至,高收入的群体界定也没有特别清晰的标准。” “短期内不会过多增加税收负担,无非是把该收的税都能收上来,因为税收执行还存在诸多漏洞。”李实说,至于税率调整或出现新税种,短期内应该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