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次
编者按:科创板是当前资本市场最热的关键词,自相关规则开始征求意见以来,市场参与各方围绕着投资者门槛、交易规则、发行承销、持续监管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科创板四问”系列评论,就热问题进行冷思考,以期推动改革举措尽快平稳落地。 科创板征求意见规则中,对投资者的门槛要求是“50万+24个月”,即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50万元,参与证券交易的时间需在24个月以上。政策一出,不少中小投资者感慨“要被挡在门外了”。 有声音认为,50万元的资产要求过高,大部分中小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一定影响;也有声音指出,科创板本来就是高风险投资,50万的门槛不算高,可以帮散户降低风险,还能减少新股上市的过度炒作可能,确保科创板运行初期的市场平稳。立场不同观点各异,从有利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创板50万投资者门槛到底高不高? 在科创板设立初期,设置一定的投资者门槛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A股散户占比大,1.42亿个人投资者中95%以上都是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尽管监管层多年来大力引入长期资金,引导价值投资理念,但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相对缓慢,非理性投资行为仍然不容忽视,权威统计显示,中小投资者更加偏爱交易小盘股、低价股、高估值股和绩差股,追涨型投资者占大多数。另一方面,科创企业商业模式较新,技术迭代较快,经营风险较高,业绩波动可能较大,制度设计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这些都决定了科创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较大。让风险承受力低、价值投资理念尚未成型的中小投资者直接投资不确定性较大的科创板,显然不合适。科创板试水注册制,企业优劣完全由市场判断,改革的先行先试必然要求着有一定投资经验、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投资者为平稳运行保驾护航,机构投资者能够多方面配置资源,且风险承受力较高,他们率先进场在推动改革安全落地上有一定的优势。 况且,对投资者设置门槛也不是科创板的先例,港股通、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参与退市整理期股票交易的投资者门槛均为50万元,新三板投资者的参与门槛则为500万。不同的资金门槛相对应的是不同业务板块的不同风险,这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保护墙”,目的不是要把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而是让中小投资者避免不应该也不能够承受的损失。虽不能直接参与科创板买卖,但中小投资者可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科创板发展,一样可以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同时还能分享科创板收益。 散户投资者一直是A股市场活跃度的主要贡献者,大量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科创板,是否会影响流动性呢?事实上,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当中,对此已有安排。科创板的制度设计中不再要求单笔申报数量为100股及其整倍数,对于市价订单和限价订单也有调整,未来还料引入做市商制度,以带动融资、交易、定价等各方面的活跃度。科创板的制度设计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成熟度的提升、投资理念的转变、科创板发展的稳定,科创板的适当性管理肯定会随之调整,投资者门槛降低只是时间问题。 .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