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次
保荐人数量达到历史高峰,但开工率显得严重不足。 2018年全市场3659个保荐人,仅有231人的IPO成绩单没有挂零,且只完成了105单IPO。由于投行收入中,占绝对大多数的来源是新股发行,因此,这一市场变化基本决定了投行的全年收成。 不过,在大面积交白卷的情况下,2018年有9位保荐人完成2单IPO项目,成为少数的幸运儿。 优等生产地集中在 华泰联合和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1日,全市场注册的保代人数为3659人。 这一数字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在2016年年初,保荐人的数量为2781人,短短两年时间增加了878人,扩容幅度超过30%。 但是2018年能够在IPO项目上签字的只有231个保代,这个人数仅仅只占总保代人数的6%左右,大量的保荐人无缘新股发行这一肥差。 少数能逆势取得2单IPO的无疑就是幸运儿了。 相比2017年不少人一年完成3单的辉煌业绩,2018年仅有9位保代取得了2单IPO的过会业绩。这些保代分别来自于6家券商,为中金公司、、、华泰联合、银河证券、。 其中华泰联合有3人取得了2单IPO业绩,则有2人取得了2单IPO的保荐业绩。可见优等生也是产生在最优秀的投行团队中。 9位取得了2单IPO业绩的保荐人 谁家人少贡献大? 谁家人多交白卷? 从数量来看,头部券商人数比较多。约有10家券商的保荐人数量超过100人,其中的人数最多为200人,其次是192人,166人,154人。中小券商中,有136人,民生证券105人,属于保荐人数量比较多的。 虽然去年业绩不佳,但是2016、2017两年券商都在大肆招聘保荐人,其中不乏小券商,甚至有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号称要招600人的投行团队。而在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加快上市步伐的省份,区域性小券商投行人数也在2年间实现了翻番。 保荐人数量是否和收入成正比呢? 从结果来看并非如此。 根据数据统计。去年收入前10名的分别为中金、华泰联合、中信。其中收入排名第一的中金公司保荐人数量为99人,可见其数不多,但是收入贡献巨大,但是国信人数较多,在收入上排名却未能跻身前十。 这主要得益于项目规模大小,虽然中金公司保荐家数不多,但是收入令同行羡慕。今年前十大IPO中,中金公司独揽三单,凭借承销、、这三大项目,收获5.9亿元的承销收入。 但是也有家承销保荐公司,人数也有90人,IPO却遗憾挂零。成为去年新股承销交白卷的一员。 IPO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 注册制后“金领”会不会褪色? 保代总人数是否过剩了? 北京地区一券商保代人士向记者表示,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如果将保代确定是作为IPO项目签字人的职责角色去定位的话,那确实是有一定程度的过剩,毕竟市场上项目有限; 但另一方面,换个角度看,如果保代就是投行人员,除了IPO之外,还有其它很多中介业务可以做,这样的话保代并不过剩,他们仅仅是更优秀的投行人员而已。 “实话实说,目前的保代趋于饱和,所以一些大券商招聘已经不看应聘者是否是保代了,更多的是看中个人能力、资源”,该人士说。 未来如何抉择,成了小公司保代当下的难题。 去年以来,项目都向头部券商集中,而行业监管的方向也是优先扶持和鼓励大券商做大项目和创新项目,那么在小券商可拿到的项目很有限,但是跳槽又面临上下游的选择少了,过去可以向上游的PE/VC去转行,或者向下游的上市公司去做高管,但如今这两方面的职位需求都较为有限。 “虽然科创板可能是投行未来的机会,但是其中的风险也是比较大,保荐人需要承担的职责估计也是更大了。”受访几位保荐人对于明年的前景并没有太过乐观。 在他们看来,注册制之后行业格局变化会很大,审批制下,新股通常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水平基本上由监管者设定。而未来,注册制下,对保荐人来说最为核心的是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而这种能力目前的很多从业者并不具备。□ .刘.艺.文 .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