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房住不炒”是为了降房价吗?专家解读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今年以来,“房住不炒”效应不断显现。围绕这一市场重要定位,有人说房子“不炒”就是不能够买卖,也有人说“房住不炒”是为了降房价。对于社会上的这些疑问,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并非如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的初心是满足人们住的需求,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走偏了,有些地方将当成投资、投机的对象。现在要把这种情况扭转过来,所以提出“房住不炒”。 他强调,对于城市而言,如果房子炒得很厉害,房价炒得很高,城市的竞争力会下降。“有些城市可能愿意推动房价上涨,把房价搞得高一点,土地出让金也会多,税收也会多,但这是很短视的,从中长期来讲提升了城市的成本,很多人就不敢来了,来了以后也待不下去。” 针对有人说的“房住不炒”是为了降房价,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不是这样。他说,“房住不炒”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住的需要。当然,“房住不炒”理念形成共识以后,对房价的稳定是有好处的。 有人说房子“不炒”就是不能够买卖,刘洪玉认为也不是这样。“房住不炒”是一个新的住房发展理念,坚持或实现这个理念,就要有效遏制住房投机、合理引导住房投资、妥善保护住房消费,并最终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住房政策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住不炒”的理念在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家认为,业和市场开始步入新时代,就是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主,以追逐住房资产升值为主转变为以满足居民住房使用需求为主,逐步形成了“房住不炒”的共识。该共识也将成为新时代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房住不炒”这一定位下,各地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综合调控,一系列调控政策相继出台。据统计,今年全国各地即使出台了超400次的调控政策。 对于落实“房住不炒”,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未来应从供给着手,从短期调控政策过渡到长效机制建设、从行政手段过渡到经济手段、从商品属性为主过渡到构建强调居住属性的住房制度非常重要。 一是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二是保持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长期稳定。三是转变住房供应结构,丰富供应主体。四是推进税改革,抑制投机型需求。目前税呈现“重增量轻存量、重建设交易轻保有”特点,未来应减少交易环节税费、增加保有环节税费,促进开发建设、交易、保有环节税赋平衡,避免重复征税。 .中.国.经.济.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