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次
当外卖小哥都月薪8000起步的时候,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最近,有一条新闻淹没在名人逝世的阵痛当中,几乎不为人所知。 新闻下的评论则几乎是一边倒: “10w想招科研人才,薪资是真的低……” “说的好像十万很多一样……能去那的怎么也是高级知识分子,长期离家才这么点钱,人家工作为什么?信仰么?” “和第三方公司签合同!这是重点!意味着这是劳务派遣职位,无编制!!” “如果没有更多的隐形福利的话,这工作的吸引力可能还不如富士康流水线吧……” “1年10万,真的不怕招来的是Spy吗?”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菜导还特地找到了最开始的报道,也就是10月29号《科技日报》的头版头条。 在这篇报道中,接受采访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表示,自己并不认同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更希望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的想法。 他说:科研上要出成果,没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看到这里,菜导一时也不知道说啥好。 莫非,又是这届年轻人不行了? 改革开放初期,坊间有句名言叫“手术刀不如杀猪刀,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说的是在那个百废待兴、人心思变的时代里,因为分配机制的相对滞后,而出现的“脑体倒挂”现象。 知识已经贬值到不如上街卖烧饼的地步,到处都是随便做些什么就发家致富的人。于是乎,有人发出世风日下、国将不国的哀叹。 这个段子流行了一段时间后,逐渐被人遗忘。知识最终还是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而拿杀猪刀的和卖茶叶蛋的人群里,也没有站出几个能够上位的媒体。 而如今,在罗胖等大V的带动下,“知识经济”更是变成了一种风靡全国的商业模式,像薛兆丰这样的大学学者,更是可以把自己的线上专栏卖出5000万的销售额。 直到去年,我们从媒体的报道中知道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故事后,才又一次从天堂回到了现实。 72岁的南仁东倒在了“中国天眼”捷报传来之前。这位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