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刘德华遭围攻,背后是香港地产模式大转向,内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六十年代出生的刘德华,见证了香港的一路坎坷。 但他从未想到,在影视圈半生戎马,竟因为一段三分钟的视频,成为了整个香港中产阶级的众矢之的。 在娱乐圈威望颇高,临近隐退,却遭到网友的“洗版式”人身攻击和侮辱。 10月2日,刘德华作为旁白出现在一段宣传短片《让下一代看见》中,倡议在香港东大峪填海造地,解决下一代的住房问题。 “我们见过充满朝气的香港,我们也见过停滞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见到一个什么样的香港?” 摆脱低谷,走入繁华后的香港楼市,自然是对一切威胁现状的动作保持敌意。 02 香港楼市的重大转折,就从这时开始。 富人和中产阶级,成了香港楼市里最大的获益者。 从2000年开始,为了快速复苏楼市,减少土地供给,拉高房价,香港土地平整和填海的速度越来越慢,过去十年来几乎停滞不前。 1995年香港每年开发的土地面积为2.55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后,这个数据变成了0.26平方公里。整整十倍的差距!!! 视频下面,有人这样留言: “我站在房间內,往前是我的床,往右是餐桌,左边就看得到马桶,一步之内塞满我的生活需求,我想去住公屋,只是这条从炼狱劏房前往的路径,或许只有上帝才知道,还需要多久时间?” 然而,从这条炼狱劏房通往公屋的道路,至少还需要五年。据香港房屋委员为今年6月份的统计,目前公屋申请者平均等候时间为5.3年。 很多出生在劏房中的孩子,整个童年,都将居住在这小小的四平米的“笼子”里。 买不起私人住宅,住不了公屋,住在这炼狱般的劏房中,政府的公屋制度,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这份希望,却来得太慢,太难。 但过去十几年的楼市繁华,早已成了香港的支柱,舍不得放下,也不敢放下。金融服务业,成为仅次于贸易的支柱产业。香港的四大主要行业,全都依附于外部环境。曾经热钱争相涌入的香港,如今却略有退缩的趋势。 此时,谁还敢动楼市这根救命稻草? 这,还是那个充满朝气的香港吗? 04 刘德华和特首林郑月娥都说过同样的话,即使填海造地会遭到大批的反对,但为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它应该坚持下去。 二十年一轮回,也许,这是香港新一轮的自我救赎。 香港正努力抛弃过去的住房政策,而这个制度内地曾学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从压缩住宅用地面积、土地财政、预售制,到炒楼花、以建筑面积计价…… 直到如今高房价下,掏光六个钱包的年轻人,和那些不得不离开北上广深的热血青年…… 中金公司的一位经济学家梁红教授,曾经在长安论坛上提及中国内地的。两组数据中,内地楼市与香港模式的相似之处,一眼可见。 中国的土地供应控制非常严格,为了国民的生计,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必须要牢牢守住的。因此其他类型的用地会牢牢把控。 但过去十几年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提供了大量便宜的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压缩了住宅用地的面积。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相比,中国内地的城镇住宅用地供给明显不足。 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的香港,一个被房价绑架的影子。 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转型的动作,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也在抬头看天。租售同权、增加公租房供应、商讨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整治地产乱象、大力减税…… 如果我们把刘德华旁白中的“香港”换成“中国”,同样适用。 “香港曾经走的很快,但近年外面世界也都越走越快,当全世界都向前走的时候,我们香港又在做什么?” “你觉得香港还有没有希望? 有的人说,没有。 但我觉得,有。” ——刘德华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钱生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