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吃准家长“买涨不买跌”心理 部分培训机构坐地

时间:2019-03-29 | 栏目:国内 | 点击:

“外地涨了,上海当然也要涨。”“教师的工资涨了,学费当然要跟着涨。”“机构在减少,门槛在提高,涨点学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昨天,记者与培训机构、与家长的对话,证实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涨价周期。而这恰恰发生在相关职能部门重拳整治机构违规办学之际。只是,机构方面普遍表示,按市场体制办学,学费的起起伏伏也是市场说了算。果真如此吗? 今年8月,国家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校外辅导专项整治工作。其中特别提出,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要实事求是地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从8月份算起,3个月一次的收费期限即将到来,于是,机构的“涨声”已在四处响起。“基本上是上涨了10%至20%,这还算‘亲民价’。”家长林女士说,刚刚给孩子报了某作文培训机构的大课班,10至15人一个班,单节课时收费150元,比以前多了一二十元钱,而“一对一”的起步价更是从300元跳到了350元。林女士询价某在线机构后得知,新推出的全年48节课的“打包价”,每节课两小时,每小时300元,共计近3万元的学费也比以前提升了一大截。还有家长发现,以前机构晚上的放学时间是9点钟,现在按规定必须在晚上8点30分之前结束,课少了半小时,但收费却不少,这也等于是变相涨价。 现在的培训机构大多是全国连锁,一个地方涨价立即会形成骨牌效应。上海君学教育副总裁周俊说,今年以来,政府职能部门多次出台意见整治培训市场,这是好事,有利于培训机构朝着规范、合法和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淘汰一部分无证无照机构的同时,一些大机构却坐地起价。另一方面,要求机构从教者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上岗,而真正持证者不足三分之一,这也使得那些持证教师立即成了香饽饽,要价也自然提高了。据了解,那些211、985高校的毕业生,进入机构后第一年的年薪就最起码15万元,如果是有教师资格证的,年薪还要更多些。周俊说,涨价还有一个原因是机构为了增加流动资金,原先一年或半年的收费,现在要求最多只能收3个月的学费,只有涨价才能使帐面的现金流不至亏损太多。 而在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系主任王健看来,整顿培训市场,存活下来的肯定是实力雄厚的大机构,他们往往吃准了家长的“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机构供给侧减少了,价格却上涨了,这也可以说是培训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的“乱象”,与职能部门整治机构的初衷也是背离的。虽然教育收费是由市场定价,但只有当校外的优质教育服务供给增多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更广泛了,机构才会在收费上不至于太“任性”。 .新.民.晚.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