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董明珠为何要执着造芯片?

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

从造手机,到造车,再到造芯片的过程,董明珠的系列举措却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在格力宣布造芯片之前,实际上在一些领域上也有不少探索的过程,但最终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结果。然而,愈挫愈勇的董明珠,并未因此气馁,而在前一段时期内,格力董明珠宣布造芯片,且态度非常坚定,这也意味着董明珠为造芯片做好了持久而充分的准备。 根据资料显示,近期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正式核准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而珠海零边界也是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董明珠。对于这一举动,实际上也意味着格力造芯片已经开始动真格。 开弓没有回头箭,造芯片本是一个持续烧钱、投入成本巨大,且回报周期缓慢的过程,这本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但,既然事情已经开始行动,那么就只能够一直做下去了。不过,从格力董明珠的表态来看,也会意识到这一个难题,但从董明珠坚定的态度来看,格力造芯片也是一个必须开展下去的工作。 实际上,对于格力董明珠造芯片的举动,市场对其的态度有褒有贬,但不少观点还是持有不看好的态度。 或许,从实际情况来看,因造芯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投入过程,且我国仍未真正意义上拥有实质性的芯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而对于格力董明珠的这一举措,可以认为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探索。既然是尝试与探索,那就不一定意味着成功,加上之前格力在造手机、造车等领域上受到了不少的考验,实际上对于格力董明珠造芯片的举措,还是给格力的未来发展增添不少的未知数。 然而,即使如此,格力董明珠依旧坚定其造芯片的决心,或许从实际情况下,董明珠也会有不少的考虑,也会衡量过得失利弊。 近年来,国内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且部分核心企业、知名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获得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国内核心企业迅猛崛起的背后,实际上还是带来了不少的利弊影响。 其中,对于一些海外成熟市场,尤其是一些全球核心企业而言,往往更关注到中国企业快速崛起的现象。但,遗憾的是,因中国企业仍然过度依赖于海外成熟市场的核心芯片以及核心技术,而一旦海外成熟市场或核心技术企业抓住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死穴”,那么对于长期依赖于海外核心芯片、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而言,将会带来沉重性的冲击。或许,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之一。 再者,通过此前的芯片危机,也逐渐突出了国内企业芯片自主研发的薄弱性。对于而言,实际上早已在芯片领域有所重视,并获得了初步的研发成功,但在一些核心领域上,如高端变频驱动等领域,格力等核心企业的芯片自主研发能力仍然有待提升,研发过程仍显艰巨,而以格力为主导的国内核心企业仍不能够有效摆脱核心技术、核心芯片进口的风险。 此外,则是在于部分国内知名品牌的主业比较单一,一旦进入饱和期,那么未来盈利增速以及业绩能力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以为例,目前仍然以空调主业为主,且对空调主业的依赖度非常高。对于近年来突出多元化探索的,本身已经意识到未来十年乃至未来二三十年的危机,而如今宁可试错,付出较大的研发探索成本,但对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命运,还是显得比较值得的。 从造手机,到造车,再到造芯片,格力董明珠试图在不同的领域上有所突破,但多元化的发展对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少的考验。不过,即使如此,董明珠还是坚定执着去造芯片,坚定不移去试错与探索,为的还是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命运,也是为格力众多股东的财富命运着想。 从格力立志造好芯片以来,到格力在造芯片上动真格等举措来看,实际上格力董明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考与思想准备。 不可否认的是,自格力宣布造芯片起,实际上就意味着格力将会在造芯片领域上投入巨大的人力、 财力,且可能面临研发成本高居不下、投资回报缓慢等问题,但换一种角度思考,一旦格力造芯片获得实质性的突破,那么这不仅打开了格力在芯片产业的发展空间,打开了全球化的市场,而且还为中国企业尤其是走出去的中国核心企业争了一口气。 多年来,中国企业确实在壮大,确实在成长,但不少核心技术、核心芯片仍然受制于人,一旦被对方抓住了“死穴”,恐怕将会带来沉重的冲击。造芯片,虽然是一个漫长且熬时间的过程,但有企业家意识到这个问题,且坚定不移做下去,这确实是中国企业的福音。或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真的太缺少董明珠这样坚定执着信念的企业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