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桂浩明:做市指数破千改革刻不容缓

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

本周一,与上证试图冲击3450点的强势行情不同,新三板的做市指数却是破位1000点,也就是在时隔27个月以后,被打回到启动的原点。虽然,此后该指数还是有一定的反复,但从形态来看,它仍然是处于年初以来所形成的下降通道之中,总体趋弱的格局恐怕还将延续。 在境内证券市场普遍反弹的背景下,新三板,特别是作为新三板交易制度中的一个创新安排——做市交易却表现得如此疲弱,而且做市指数还下跌到了999点,这不能简单地用市场行情不佳来解释,其中一定存在其自身的原因。今年以来,人们对新三板是寄予厚望的,年初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到了有关发展新三板的问题,此后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会议上,提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而这里的一个关节点就是作为场外市场重点的新三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大家期待新三板有一个好的发展,但现实情况却是新三板自身陷入了某种怪圈:由于流动性差,投资者在此无法进行畅通的交易,导致参与交易的人数越来越少,交投日渐清淡,往往每天才6、7亿元。而换手不充分,也令很多挂牌公司难以在此获得合理的估值,有的因此而决定退出新三板,另外不少原本拟到新三板来挂牌的公司,也因此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这样一来,不但使得新三板公司的挂牌数量长时间停格在11000家的水平上,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快速增加,同时因为考虑转到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一些基础相对比较好的挂牌公司,却成了撤离新三板的主力,于是曾经被认为是由一些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公司所构成的做市交易队伍,现在自然也就成了重灾区。做市商面临不少好公司撤离后做市对象质量明显下降的问题,被迫采取防御性的措施,以致有按0.01元报价的现象出现。于是乎,新三板做市指数持续走弱,而且领先于新三板、协议成交指数下跌,也就是一点不奇怪的事情了。看来,如果要追根寻源的话,问题还是出在新三板的流动性上,而流动性差,又是和相关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有某些关系的。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在新三板第一天运作起,人们就很关注交易制度的设计问题,认为在对投资者设置很高门槛的背景下,客观上以熟人间撮合为主的协议成交,恐怕很难承担起一个数量庞大的全国性市场的交易需要。后来虽然推出了做市成交模式,但也没有能够有效化解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今年年初,有研究人士提出在现有分层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精选层,并在交易制度上对其作适当的倾斜,以此来提高其流动性。此外,监管部门在这前后也提出了做市商向私募基金开放以及开设大宗交易等构想。然而直到现在,这些都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当然,不能说有关部门在这些方面没有动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相关的改革的确有点滞后,而这也就使得投资者对新三板的发展缺乏信心,行情每况愈下,而做市指数跌破1000点,不过是各种问题的集中表现而已。 对于一个新兴的市场来说,发展中出现一些波折并不可怕,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也是难以避免的。但问题在于,如果大家对此都已经有了共同的认识,那么就必须想办法来予以解决。而所谓的解决,说到底就是改革,包括改革交易制度、改革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具体内容、改革监管体系等等。应该说,鉴于新三板的实际,这些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可以说,不改革,新三板就没有出路。 有人把新三板做市指数破位千点与12年前股改时上证跌破千点相提并论,认为这将是新三板否极泰来,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回头来看,当时股市之所以能够从998点上涨到6000多点,最关键的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与深入。新三板要避免退回到原点的尴尬,很好地发展起来,同样是要加紧改革,每个关心新三板的人,对此都充满着期待。 .金.融.投.资.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