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宏观】姜超:PPI高企CPI低迷 全球通胀怎么了?

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

中国:非对称的涨价,分化的行业格局。我国9月PPI环比上涨1%,同比进一步攀升至6.9%,PPI大涨的贡献主要来自生产资料,煤炭、钢铁、原油、有色和造纸等行业是主要推动力量,下游行业涨幅均较小。9月我国CPI环比上涨0.5%,同比再度回落至1.6%。上游涨价较多,中下游涨价幅度却有限,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刺激增加了地产、汽车和基建需求,对上游商品需求有支撑,但是与地产、汽车、基建不那么相关的需求被挤压而偏弱,难以支撑下游的普遍涨价。与此同时,受环保、去产能等政策的冲击,今年上游行业的供给整体受到压制,也支撑了上游的涨价。 海外:中国影响推高PPI,内需拖累的CPI。与中国类似,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出现了PPI回升至高位、但CPI仍在低位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历史上来看,各国PPI同比走势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都主要受到价格走势的主导,近两年均出现明显的回升。本轮欧美PPI的上涨也主要集中在上游相关的行业,而中国占据着全球需求的“半壁江山”,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去年以来中国需求的改善对全球PPI的回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当前国内限产带来的上游涨价,对其它经济体PPI亦有一定推升作用。发达经济体的CPI也在低位徘徊,难以大幅回升,说明消费者的终端需求并不是足够强劲,而需求偏弱与老龄化、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存在一定的关系。 未来如何走?PPI向CPI收敛。全球PPI高位反映的是市场的回暖,背后离不开中国和基建刺激、以及环保限产的影响。CPI低位反映的是在全球老龄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的背景下,中下游其它需求依然偏弱。我们认为在下游需求偏弱的情况下,上游的涨价其实是难以持续的,且中国和基建刺激的需求也在走弱,预计全球PPI大概率会向CPI收敛。 货币政策依旧中性。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断综合施策,补短板、去杠杆、警惕并防控影子银行、市场泡沫等风险。9月末央行虽对普惠金融领域实施定向降准,但释放流动性规模非常有限,绝非大水漫灌,当前D仍在2.8%-2.9%附近,货币政策依然是中性态度。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国内改革不达预期。 .海.通.研.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