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从经济学理论创新角度而言,本文要为三个相对独立而又互有关联的经济学科建立一个共同的微观理论基础。这三个学科分别是货币经济学、财政理论和国际金融学,而所要建立的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公司财务或者公司金融。 众所周知,货币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争论与修订,也有重要的学术贡献,比如货币数量论。财政理论是相对于货币理论独立发展而又相关的另外一个理论,其中较为重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阐述了国家发行债券并不会创造财富。国际金融学中研究较多的内容是国家的汇率调整机制、外汇储备和外债危机。借外债多的国家何时会发生外债危机、国家如何应对外债危机、是否采取浮动汇率或固定汇率以及整体美元化等问题的解决,都是近20年来学术界和国际实践方面关注的重要工作。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货币经济学、财政理论和国际金融学建立一个统一的微观理论基础,并与国际实践结合,使得上述三个学科可以相互讨论、成果共享。 三大宏观学科的共同微观基础 货币经济学、财政理论和国际金融学的共同微观基础可以应用公司财务中的两个重要理论来构建。其一,是莫迪格亚尼-米勒定理呢?但一个国家应该发多少货币呢。 我们模型中的这一公式与弗里德曼的K比例法则(K-Percent Rule)有些相似,但其性质和内涵则完全不同。一个国家发行多少货币,与这一国家的GDP增速有关,也和投资回报率有关。只有投资回报率为正,国家发行的“股票”才能够得到正收益,发行的“股票”才值钱,才可能继续发行货币(股票)。正的收益回报在国民间分配,只要在分配过程中不涉及到原始股东与新股东之间的过大的财富转移,就不会产生明显通胀。这一个公式回答了中国的很多现存问题,中国应在宏观层面大力发展股权融资。 宏观股权融资的边界在哪里?如果投资项目是赔钱的,那就应该停止发行股票(货币)或债权(外债)融资。国家层面赔钱的投资项目将会产生通胀,如果损失要靠多发货币或货币贬值去冲销。所以,宏观股权融资边界是由微观基础决定的,发行多少货币要看项目的净现值(NPV):只要回报是正值就值得增发。 英美和日本已经进入发达状态多年,好的投资项目不多,GDP增长速度缓慢,所以这些国家没有必要发行大量货币,其较低的M2增长速度也没错。其国家资本结构也没错:基本没有外债,主要依靠国家宏观股权。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受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积极推动,只要好的投资项目多,GDP增长速度高,M2增长速度也因此相对较高;同时,基本没有外债,主要依靠国家宏观股权。在发展中大国中,国家资本结构做得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当的只有中国。 .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