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董登新:中美家庭理财行为差异比较

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仅为11.39万亿美元,占比仅为10.56%。 相反,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子与存款应该是最重要的,占比也是最大的,而炒股可以与银行存款随时切换。2016年底,中国家庭存款余额为60.65万亿元,请关注这一数字背后的变化,这是在全民炒房、囤房的前提下,银行存款大搬家之后的数字。否则,这将是一个更大的天文数字。不过,我们的央行只有家庭存款统计,没有家庭总资产和家庭金融资产统计,因此,无法横向比较。 既然美国人不炒房、不炒股、不存款,他们的钱都去哪儿啦?他们如何理财? 中美家庭理财行为差异比较 其实,美国人最舍得花钱的地方是养老投资与消费支出。 从美国家庭的总资产构成来看,美国人理财模式可归纳为四个1/4:首先是私人养老金储备占1/4,其次是不动产占1/4,再次是证券投资占1/4,最后是存款及其他资产占1/4。 再从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美国人的理财模式可归纳为三个1/3:首先是私人养老金储备占1/3,证券投资占1/3,存款及其他占1/3。 请注意美国人的“私人养老金”的1.5%,对于13亿人口的大中国来说,这一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一个家庭理财习惯来讲,无关大雅。然而,从一个国家来讲,民众不同的理财观,将直接架构不同的国家金融结构。 中美家庭理财行为差异比较 在美国人25.33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中,8.76万亿美元购买共同基金。截止2016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净值高达16.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的养老金储备支撑了美国公募基金的近半壁江山。除养老金持有共同基金外,美国家庭还直接买入共同基金5.86万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公募基金绝大部分最终都是由家庭持有的。因此,美国人不炒股,但他们大手笔投资养老金储备及公募基金,这既能实现足够的养老保障,又能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因此,美国人不需要炒房、囤房,而且敢于今天花明天的钱,这就是刷卡信用消费的底气与自信。 更关键的是,美国家庭的养老理财观——为养老而投资,将美国股市打造成了一个典型的“机构市”,私人养老金与公募基金不仅是家庭理财投资的亲密伙伴,而且更是机构投资者的精神支柱,尤其是组合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典范。这正是美股“慢牛”、“长牛”经常能够持续十年、八年的奥妙所在! 相反,中国A股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我们没有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和公募基金。截止2016年底,中国公募基金净值仅为9万亿元,相当于股票总市值的18%,只有GDP的12%。在一个没有庞大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支撑的股市,庞大的散户就是“一盘散沙”,牛市一哄而上、一步到位;熊市一哄而上、熊途漫漫。当美股牛市可持续五年、八年、十年时,A股牛市却只能维持一年半载就玩完了! 与“散户市”命运息息相关的,当然,就是A股“政策市”了。为了保护庞大的散户的合法权益,我们的监管层被迫“强监管”,有时就变成了“强管制”,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极度短缺,直接导致了“散户市”与“政策市”的交互感染与恶性循环,它在很大程度上障碍了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进程。 因此,A股市场要“去散户化”,根本途径只有两条:一是在社保降费的时代机遇下,将住房公积金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三合一”,构建全新的中国版401(K),取名“强制公积金”,准强制推行,可以更短的时间做实、做大、做强私人养老金储备;二是在私人养老金不断做大的同时,将公募基金扩容10倍,与私人养老金相呼应,为共同打造A股“机构市”及慢牛、长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是“招安”中国散户的利器和希望所在。 到那时,不仅中国股市更幸福,而且中国养老金也会更自信。可以断定,私人养老金与公募基金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两大基石,同时也是A股市场未来的精神支柱和物质基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