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宋清辉:2017年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

■他山之石 今年以来,3个月份的PMI分别为51.3%、51.6%、51.8%,不断增长数据展现出了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存在向好的趋势。之所以能够向好发展,有一部分可以归结为是2016年以及之前做好的铺垫。从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追求速度,而是在大环境中以稳定为主,这也为中国经济2017年在合理区间内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我国经济增速承压的过程中,经济质量却在向好发展,例如我国政府对出台的严厉政策进一步压制了资产泡沫的快速滋生,不少资金开始流出到各个实体产业当中,让一部分资金从投机转移进入到有效推动实体产业发展。搞投机的人少了、做实业的人多了,这是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 如果从整个经济发展的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整体向好,从以年为单位的短周期来看,2017年的中国经济还是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当前经济波动周期相对以往大幅缩短,简单而言就是从曾经的“三十年河东”缩短成为“三年河东”。另一方面,现阶段经济发展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情况。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欧盟不稳定、中东动乱、原油价格以及可能随时出现的变化、美国经济在特朗普执政下的不确定等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国内形势而言,钢铁、煤炭等产能依然严重过剩,三、四线城市依然不景气,大量初创型企业已经进入难以经营的“死亡期”、社会可能会出现过剩劳动力,这些都是影响经济的负面因素。 这些负面因素,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前期为了补西墙而拆了东墙的,有的是为了遏制某些资产泡沫出台的政策,有的则是某些产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瓶颈,会有客观的、人为的、自然发生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随时都可能遇到压力。 但在我国以稳为基础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对各种有可能影响到经济的风险都做了充足的预案。因此即便是2017年后期的经济发展再受到压力冲击,这种冲击的影响会非常有限,中国经济依然会按照原有的、计划的步骤稳步向前。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正在通过符合国情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收紧已经是必然,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开始起到重要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这份工作报告中,2017年将采取的货币政策正在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二是,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简单来说,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以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国政府主要从六个方面带来改革红利。一是调整完善人口政策,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维护我国的土地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金融风险、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五是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把该放的权力真正放掉,这样才能把更多精力切实放在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服务上来;六是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为全社会的发展构建相关的配套服务。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