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周成洋认为,在争夺人才的过程中,不是钱“烧”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烧”到位。争夺人才,不仅需要金钱上的支持,还要考虑到人才配偶工作、子女入学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推出适当的配套政策。这样的人才政策才更有人情味,能让人才更有幸福感。 南昌市日前出台了《关于实施“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年,南昌将安排10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聚集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急需人才,新增10万名技能人才,吸引50万名青年人才在昌创新创业。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强起来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为此,国内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吸引人才,原先还有些“安静”的南昌此次一出手,便是安排100亿元的人才发展经费,不可谓不强势,势必会引起新一轮人才政策的“竞争”。 没有一座城市会拒绝人才,拒绝人才的城市一定会被抛弃在时代发展的车轮之后。相反,拥抱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城市,也必然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人才政策,表面上看是一座城市渴望人才,更深层则体现了一座城市寻求新发展、新突破的创新精神。 “大城市机会多”是很多人的信条,然而大城市之所以机会多,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有让人才成长的土壤,比如职业晋升环境、薪资待遇水平、户籍准入政策、创业扶持资金等。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争夺人才的过程中,不是钱“烧”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烧”到位。虽然南昌安排了100亿元的人才发展经费,但是这些钱最终能否花出去、能花出去多少,是十分关键的。还有,在人才政策执行上,未来是否会“搁浅”,也是要引起注意的。 因而,争夺人才,不仅需要金钱上的支持,还要考虑到人才配偶工作、子女入学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推出适当的配套政策。这样的人才政策才更有人情味,能让人才更有幸福感。令人欣慰的是,南昌已经较为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些关键点,这也为其他城市出台类似人才政策提供了一些经验。更重要的是,这释放了一个良好的信号:“强烈的人才意识”将刺激更多人立志成才,形成良好的氛围。 长期以来,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大,可是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被相应抵消。因此,当一些二三线城市推出十分丰厚的“人才大礼包”的时候,人才的流向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流向,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城市之间的差距。类似南昌这样的城市,需要更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人才帮助其发展,合适的人才政策也将推动新机遇的产生。 人才政策不能成为应景之举。与“雷声大雨点小”的一些举措不同,南昌此次投入的巨大资金将用于何处,人才政策又将如何推动,已经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规划。接下来,南昌也会出台具体的人才分类目录,稳步落实人才政策。目前看来,南昌的人才政策并非空头支票,但是人才的具体分类是否合理、是否全面,还是要充分考虑的。结合多地的人才政策来看,各地往往更注重吸引科技创新才,而忽视了对人文社科领域人才的“照顾”。其实,我们在提升“硬实力”的时候,也切不可忘了“软实力”的增长。总之,就是“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经.济.网
城市争夺人才,不是钱“烧”得越多越好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