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 马志远:如何看国考“热”与“冷”

    发布时间: 2019-03-29首页:主页 > 人物 > 阅读()

    /天天财经(见习记者 张兰太)背景:2017年“国考”报名已于10月26日18时全部结束。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共有148.6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39.46万人增加了9.17万,同比增加了6.58%。国考报名在连续两年“降温”后又再度“升温”。而今年“国考”共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  其中,最热门职位“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竞争比为9837:1,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仍有超200个职位无人问津。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近十年来,国考招录人数已经翻了一番。  “国考热”可以说始于2003年,2002年国考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猛增到12万余人。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13年报考人数又首次突破了150万。在2014年度国考报名人数达152万人的峰值之后,2015年和2016年国考的报名人数分别下降至140.9万和139.46万。  不过,“国考”报名过审的人数并非最终参加考试的人数,不少考生最终选择了“弃考”。例如,2016年国考共有139.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但是,超46万人“弃考”。据统计,2014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40万人,2015年度“弃考”人数高达50余万人。  【天天财经观点】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志远指出:从根本上讲,“国考”人数近年来呈现大幅度增加的根源在于大学“扩招”,同时,由于近些年实体经济下滑,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无法吸收扩招后不断扩张的大学毕业生数量。  马志远认为,造成目前国考热度不减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二是大学毕业生供给数量过大,实体经济无法吸收如此大规模的毕业生;三是公务员的职位带有相对高的工作稳定性和福利性,对很多人具有吸引力;四是政府希望通过公务员招考实现干部队伍或公务人员的更替,加大了招考力度。  “但是问题不容乐观,因为现在的大学教育仅仅试图从技能上训练学生,学生职业选择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功利性。”马志远说。  至于前两年“国考”报名人数有所减少,马志远认为这一状况跟反腐关系不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之前“国考”反馈给人们的信息,类似于考研究生的“扎堆”现象。因为参加国考的毕业生往往会根据之前的报考信息选择自己是否参加国考,造成参加国考人数或考取政府某一部门人数波动。如果某一政府部门前一年招的人数多或报考人数少,会大幅度提高当年国考录取率,导致下一年度该部门大量学生报名,从而出现“扎堆”现象。  至于不同职位报考人数“冷热不均”的差异,马志远认为,除了有上述“扎堆”现象之外,还和学生功利性职位选择有关。  马志远指出,虽然学生报考职位的功利性很难改变,不过政府招考的职位信息透明可缓解学生盲目选择造成“扎堆”,使其理性报考,避免“弃考”现象。  对于未来“国考”可能的趋势,马志远指出: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一是就业形势,就业形势严峻的话,会刺激毕业生积极参加“国考”、考研或出国留学;二是社会关系,特别是父母亲的社会地位在子女就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带来社会阶层的固化传递加剧;三是大学生个人职业选择是否功利;四是经济形势好坏的影响,经济形势会带来“国考”报名人数的波动,经济好转将会降低参加“国考”的人数,反之则增加。今后“国考热”现象还会呈现出波浪式的涌动趋势。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23456789 官方微信:15689895656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02-2017 时间财经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