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国家增加财政赤字、压缩政府开支努力为企业减税,一边却是向企业收费的手没减少,甚至还有增多的势头。降费就要敢治“乱”、善治“本”、勤治“政”,给企业带来真真切切的减负快感涉企收费有多少。 ■一边是国家增加财政赤字、压缩政府开支努力为企业减税,一边却是向企业收费的手没减少,甚至还有增多的势头。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收费项目,让企业负担沉重、国家背了黑锅。降费就要敢治“乱”、善治“本”、勤治“政”,给企业带来真真切切的减负快感 涉企收费有多少?这次有了权威答案。新年伊始,财政部、发改委委托有关部门,对娃哈哈集团及所属企业的缴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详细列出企业涉及的212项缴费项目。有了这份“清单”,也就摸清了企业税费负担的痛点,为更好地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找到了方向。 近年来,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为企业减税降费。去年,仅营改增一项的减税力度就高达5000多亿元,但企业依然反映负担重。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非税负担过重:一边是国家增加财政赤字、压缩政府开支努力为企业减税,一边却是伸向企业收费的“手”没减少,甚至还有增多的势头。在整体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情况下,一些地方非税收入增速和比重却在大幅上升,正是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收费项目,加重了企业负担。 当前,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需要在继续深化税制改革的同时,加大非税收入的规范整治力度,增强企业在降费方面的获得感。 增强降费获得感,首先要敢于治“乱”。涉企收费往往是多头管理、分类收缴,有的附加在税收里,有的隐含到电价里,有的埋伏在审批或中介服务中。据统计,目前仅电价一项,附加的全国性收费就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5项,这还不包括各种地方性基金。过多的收费项目,让企业感觉处处有费、应接不暇,这种不规范的乱象,一定程度上给“浑水摸鱼”乱收费留下了隐患。 政府财政收入,体现的是权威与严肃,重在建立规范的征收秩序,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政府公开透明收费。本届政府成立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清理规范措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大幅减少,但对保留的收费项目,仍需加大正税清费力度。比如,对公共属性强、可以纳入财政统筹使用的项目,要及时变费为税,以税收的规范性防止收费乱象;对暂时不能转为税收的,则要公布清单,清单之外一律拒缴。 增强降费获得感,更要善于治“本”。在此次核查出的212项缴费清单里,经营服务性收费、协会商会会费等项目合计占了183项,比例高达86%。这些名义上不属于公共财政的收费项目,却是很多企业不得不过的门槛,是清理规范乱收费的“硬骨头”。这些年,各级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收效并不明显,很多收费在这个环节减了,又加到另一个环节,甚至原封不动换个“马甲”继续收费,严重影响了清理涉企收费的实际效果。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不合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虽然表面上种类繁多、野蛮生长,但根源是其依靠的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治本之策在于消除收费背后的权力阴影,通过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和规则,还经营服务性收费应有的本来面貌,让企业不交冤枉钱。 增强降费获得感,还要勤于治“政”。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即便是现在合理的收费政策,也可能因为市场竞争、科技进步、行业发展等因素,将来需要调整和完善。现实中,凭一纸红头文件就长期收费,拿着旧文件收新费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核查娃哈哈集团缴费项目过程时,有关部门就发现,国家已取消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由于收到文件时间滞后等原因,地方执行部门仍向企业继续收取。 涉企收费合不合理、负担重不重,企业最有发言权,有关部门不妨常去企业看看、多到基层听听,及时发现和解决涉企收费中的新问题,别等收费的“稻草”压垮企业,才想起那些过了时的政策文件。 一项项涉企收费项目,虽然看上去不大,累加起来就是不小的负担,尤其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企业对缴费负担更加敏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降费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进行了部署,要求“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期待相关部门在降费上拿出有力措施,真正打掉供给侧改革和实体经济振兴的“拦路虎”,给企业带来真真切切的减负快感。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3日 18 版)
降费要让企业更有感觉(金海观潮)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