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一些产品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为此,必须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游客境外消费每年都超过一万亿元。很多人还远涉重洋,去国外购买电饭煲、马桶盖等日常生活用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一些产品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为此,必须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强化理论支撑、加强顶层设计,将质量强国建设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统筹谋划、形成国家战略,使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行动指针;“立地”就是明确具体实践路径,构建系统完备的工作机制,保证质量提升行动落细落实。 开展政策理论研究,解答好“为什么建”的问题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当前,对质量强国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强调提高质量方面,需要讲清楚如何通过质量提升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尽快构建起质量强国建设的逻辑框架、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需要解决对以质量促发展、促转型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行动不够自觉的问题。因此,应强化对质量效益的统计分析和深层次研究,讲清楚质量强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地位,并形成以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注意统筹谋划和系统研究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领域的质量问题,形成较为全面的质量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使人们尤其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认识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高质量与转型升级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发挥质量的支撑作用,认识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必须围绕质量寻找突破口,认识到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必须走以质取胜之路。 形成有效推进机制和政策合力,解答好“怎么建”的问题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需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探索科学方式方法、构筑有效工作平台,形成系统有效的推进机制和政策合力。 完善质量法规体系。加快质量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推动质量强国建设有法可依、依法实施。同时,完善质量强国建设考评机制,将质量考核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统计指标,列入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核要求,加大对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切实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将发展的立足点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健全品牌培育和激励机制。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积极实施标准化行动,研究制定加强品牌建设的制度文件、激励措施、支持政策等,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促进资本、技术、人才、资源向品牌集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全面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解决一批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商标品牌法律保护,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切实加大对质量品牌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信任和选购国产品牌,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当前,建设质量强国面临资金、人才不足和技术不强的短板,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质量强国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也应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质量提升投入保障机制,协力推动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迈上新台阶。 (作者为甘肃省副省长)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03日 09 版)
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