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 美国人为啥买中国地铁(经济时评)

    发布时间: 2019-03-29首页:主页 > 宏观 > 阅读()

    第三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捷运署决定,向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购134辆地铁列车。 原标题:美国人为啥买中国地铁(经济时评) 第三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从美国的这份地铁订单,我们能够窥见中国制造业的广阔未来 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捷运署决定,向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购134辆地铁列车。据报道,这笔价值约2.7亿美元的订单,已经是中国中车在美国拿到的第三笔地铁订单。 中国地铁能够赢取竞争,可以说为中国制造业挣得了好口碑。此次交易则更上一层,中国中车以其优异的产品性能和标准化服务,成为唯一符合美方采购要求的供应商,这一成绩令人振奋。 近年来,以高铁、地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备受瞩目,这些“中国制造”靠品质说话,逐渐撕掉了人们贴在中国货身上的“山寨品”“劣质货”等标签,也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缩影。 大体来看,目前的“中国制造”可以粗略分为几个层次。 偏低端的,主要还在单纯地卖产品,那些海外商超的皮鞋玩具上“made in china”四处可见,是人们对“中国制造”的最初印象。高一层的,卖技术卖专利,比如有不少企业向国外提供产品生产线,或者把专利技术出口海外,由生产线转向专有技术许可交易。如今,还有像中国中车这样的企业,开始围绕产品卖服务,从筹建、制造到维护、运营,做的是“全产业链”输出,无论在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还是美国,中国中车胜出的背后都找得到“卖服务”的身影。 中国中车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不仅仅靠制造端发力,围绕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其实每个环节都大有可为,从前期融资、知识产权保护到售后维修、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都是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手段。正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当前,第三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越来越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从美国的这份地铁订单,我们能够窥见,中国制造业的广阔未来。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23456789 官方微信:15689895656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02-2017 时间财经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