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最近接连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都在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此,早些时候市场把焦点放在泡沫破灭上,所以中央政府的调控一直在强调既要遏制房价继续上涨,又要稳定房价,而不管这样政策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但最近,政府对防范国内金融风险的焦点转向了,转向了股市。 比如,在2017年政府关闭国内所有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后,最近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大举对区块链自媒体公众号进行清理整顿,大批区块链微信号被封。因为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交易在国內爆炸式增长、接着ICO都会出现巨大的阻力。 对于现代金融业,由于披上了专业化的外衣,要想进入都会受严格门槛审查,而在中国的正规金融及转轨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当然会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国有资本占主导的金融业,既降低了市场竞争(因为,在以权力进入资源分配时,市场的价格机制难以形成),也可让政策制定者源源不断地向国有占主导的金融业注入政策性的资源(但是这种政策性资源注入实际上是对其他行业利润的分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有为主导的金融业自然不需要效率可轻易地获得利润。但当基本上由权力主导金融业的资源分配,而不是市场对金融资源分配起决定性作用时,这种金融市场不仅会运作效率低、价格扭曲,而且往往会成为权力寻租最好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市场价格机制有效运作的金融业很难成熟起来,而且所面临的问题及风险会越来越多。 由于金融业存在着严格的准入审查,进入门槛不容易,这自然会导致非正规金融“野蛮生长”,尤其是网络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年,非正规金融正在冲破一个又一个的限制生长起来。比如,P2P金融网络平台、区块链及比特币、首付贷、租金贷、共享经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等等。这些金融创新或金融产品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制造一种金融工具能够一夜暴富,大发横财。比如本来一钱不值的比特币,到了中国炒家手上,其价格就可上涨几百万倍,而中国政府对比特币的交易禁止,马上就可让比特币的价格暴跌。但是,政府无论如何对这些非正规金融围追堵截,也难以防范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出现。 比如,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租房市场的“租金贷”,其金融产品就是房屋中介机构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及欺骗性的手法完全把金融风险让房东及租客来承担,而让其收益则自己。这种金融产品的出现,当然与外在金融监管不到位等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没有基本的社会责任底线、希望一夜暴富有关。否则,中国如何会出现首付贷、租金贷等这样的金融产品或金融创新呢?其金融产品出台的目的就如何能够通过金融市场一夜暴富。可是,在世界各国岂有企业会设计这类金融产品出来呢? 还有,即使是在正规金融的股市,投资者同样会变着法子来达到一夜暴富。比如,当前国内股市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就是如此。此前诸多案例显示,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东将股票质押给银行,很多是将业绩亏损致股价下跌的风险变相转嫁给质权人,当股价跌至平仓线被银行抛售时,也就是再转嫁给广大的普通投资者。 已有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15日,A股有3,526家上市公司。而截至今年7月,有3,33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也就是仅100多家公司没有进行股权质押。也就是说,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率高达94.66%,近乎“无股不押”,更恐怖的是,据统计,截至7月质押股票的市值规模约5万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的10%,其中,触及平仓线市值估计会超过8,000亿元。而上市公司这种“提前套现”、“提前跑路”的潜在风险,同样可能是引爆国内股市危机的导火索。 可见,国内正规金融可能通过权力轻易获利,而这成了国内正规金融的实质与常态。这样国内非正规金融也会围绕着一夜暴富而为,其楷模还是来自中国的正规金融。因为,在现有的体制下,正规金融轻而易举地获利,特别是制度性及垄断性获利,必然会成为激励非正规金融也向这个方面奔跑。所以,就当前中国金融业来说,如果不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金融风险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金融市场要想繁荣起来是不容易的。而且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主导,中国实体经济也很难是持续性稳定发展。
易宪容: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所面对的风险在哪里?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