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故事多”。围绕着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股市在不停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而今天要说的“减持故事”,就是目前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董事长王忠军的“减持名言”。不久前,王忠军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表示:一个套现或者去减持自己的股票,我觉得是太正常的事。一个如果不去减持自己的股票,创业干什么?难道是最后等我死的时候,把所有的财产都捐掉,或者所有的财产都给我的儿子吗?我觉得还是要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 王忠军的这番说辞,被媒体以“如果不减持自己的股票 难道等死后把财产捐掉? ”为题,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以至成了“减持名言”。王忠军的说法听起来似乎无可非议。不过,王忠军的说法显然也是有所指的。因为此前不久,王忠军的质押股权行为被舆论称为是“疯狂套现”。所以这才有了王忠军的此番吐槽,也才有了王忠军此番“减持名言”的面世。 应该说,一个创业者或创始人,在企业上市之后,减持部分自己的持股,用以改善生活享受生活,这确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为什么包括王忠军在内的一些上市公司创始人、大股东减持股票的行为,总是会让市场“过敏”,甚至招来市场的“非议”呢?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一些上市公司创始人的减持也让投资者吃过亏、上过当,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以至每每有上市公司创始人减持事宜,市场会“习惯性过敏”。而细究其原因,至少包括这样几点。 一是上市公司包括创始人持股在内的限售股在公司股权中所占比重太大,以至限售股解禁后的套现接连不断,股市成了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而投资者则成了限售股股东套现的买单人。比如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限售股数量达到首发流通股数量的3倍,而股本结构在4亿股以上的公司,其限售股数量更是首发流通股数量的9倍以上。如此一来,投资者为限售股股东套现的买单也就没完没了。而创始人的持股又是最多的,甚至是一股独大,市场对创始人股东的减持套现自然也就非常敏感。 二是市场对创始人减持套现之所以敏感,是担心创始人会清仓减持,弃公司而去。毕竟创始人对公司的重要性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投资一家上市公司,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创始人。创始人减持股票,很容易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向市场释放出不看好公司股价的信号。如果创始人大规模减持股票,更会让投资者以为创始人要弃公司而去了,毕竟在A股市场,创始人清仓减持,弃公司而去的事情也有发生。创始人套现走人,把一个空壳公司丢在了市场上。所以,投资者当然会对创始人减持“过敏”。 三是创始人减持有时表现为一种“变脸减持”。由于创始人通常点据着控股股东的位置,在上市公司中通常又是董事长,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创始人占据着非常优越的位置,以至创始人在减持的时候,往往都有“幕后动作”。显而易见的是“变脸减持”,有的创始人刚刚完成一轮减持,很快上市公司的业绩就变脸了,有的公司业绩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对于这样的减持,其实是将风险转嫁给了投资者。这也是投资者对创始人减持套现敏感的原因所在。 四是创始人减持的背后潜在着灰色交易或利益输送行为。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很无耻,一边抛出减持计划,一边建议高送转。大股东或创始人因此得以以更高的价格减持股份,而把风险留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投资者对这样的创始人股东的减持行为自然是很“过敏”的。 五是创始人股份减持的时机不顾,只顾自己减持,不顾投资者利益。比如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都处于深度套牢状态。这个时候,创始人却要减持股份,并表示减持股份是为了改善生活。这样的减持套现完全是不顾投资者的利益了,投资者对此当然要吐槽。 也正是基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尽管在王忠军看来,创始人减持股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投资者看来,显然就未必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毕竟投资者有太多的教训了,而正是这些教训让投资者在看待创始人减持时有了“不一样”的眼光
皮海洲: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的“减持名言”有何不妥?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