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超级央行”的新使命 概括来讲,未来“超级央行”的新使命是,加强宏观审慎,调节金融周期。这将对经济、金融和资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1、过去十年,全球都在反思为什么超发货币没有推升通胀,却制造资产价格泡沫,进而增加了金融不稳定。因此,诞生了金融周期理论和宏观审慎框架,货币政策侧重于调节经济周期,以物价稳定为目标,宏观审慎政策侧重于调节金融周期,以金融稳定为目标。 2、金融周期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货币创造机制的变化,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影子银行崛起、资产市场大发展,货币创造机制由原来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简单模式转向“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银行表外-影子银行”复杂模式。 尤其是通过银行表外、影子银行创造的超发货币并未流入实体经济,而是被房市、股市、债市等资产市场所吸收,再通过加杠杆、期限错配、信用下沉等增加金融脆弱性,甚至部分沦为庞氏融资。这使得传统的货币数量公式MV=PQ、泰勒规则、通胀目标制等传统货币政策制定所依赖的基础理论失效,或者因不适应现代金融体系而需要加以改进完善。 3、金融周期跟“债务周期”、“杠杆周期”等高度关联。与经济周期不同,金融周期主要是指由金融变量扩张与收缩导致的周期性波动。评判金融周期,最核心的两个指标是广义信贷和价格,前者代表融资条件,后者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由于是信贷的重要抵押品,因此两者之间会相互放大,从而导致自我强化的顺周期波动。金融周期存在抵押物加速器、信贷加速器、情绪加速器等,从而放大周期波动。 4、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全球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部署。中国央行自2016年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任泽平:未来“超级央行”的新使命 监管面对两大挑战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