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 曹中铭:不能让A股成为“僵尸公司”的温床

    发布时间: 2019-03-29首页:主页 > 评论 > 阅读()

    日前,发布了重大退市风险提示公告。公告中特别指出,预计公司2017年度不能盈利,公司A股股票将可能被终止上市。继之后,亦发布了股票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如果不出意外,这两家“僵尸公司”在披露2017年度报告后将终止上市。笔者以为,对于“僵尸公司”的清退,应提高速度并踩紧油门。 清退“僵尸公司”或“僵尸企业”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需要,对“僵尸企业”的处置也是央企、国企去杠杆的重要抓手。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多方面传递出来的信息看,虽然2017年“僵尸企业”清退公司取得较快进展,但仍然是2018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僵尸公司”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是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A股的众多“僵尸公司”主要靠地方部门的补贴等保壳,既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又不能为投资者创造效益,还占用资本市场宝贵的资源。二是“僵尸公司”的存在,不利于形成一个高效公正的市场秩序。“僵尸公司”的存在,不是一个正常市场的正常现象。三是“僵尸公司”容易引发市场的投机活动,也容易引发市场的风险。四是“僵尸公司”死不退市,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投资价值。 夸张点讲,A股已成为“僵尸公司”的温床。一家上市公司即使是连续多年亏损,但只要有地方部门的补贴,就可“苟活”于市场中。背后既有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亦有现行退市机制鞭长莫及的原因。2014年监管部门虽然对退市制度进行了改革,但从这几年的实践看,不能将“僵尸公司”清退出市场的制度,显然并不切合A股市场的实际。 对于现行的退市制度,监管部门已表达出进行改革的态度。去年11月份,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曾在短短十二天时间内连续三次对退市制度表态。如在11月10日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交易所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财务类指标,优化退市制度,促进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功能;11月16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一论坛上表示,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监管部门的多次表态,其实说明对于退市制度的改革已如箭在弦。 改革现行退市制度,应该达到让市场上的“僵尸公司”、死不退市公司,以及垃圾股扫地出门的目的,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退市“常态化”。目前市场上的僵尸公司、死不退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披“星”戴“帽”一簇,这类公司也是市场上保壳的“生力军”。 对于退市制度的改革,笔者以为,一方面,监管部门表示要完善退市财务类指标,可从净利润方面着手,建议将对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的考核指标,修改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如此,年末集中出现甩卖资产、地方补贴式的保壳盛况或不再出现,报表重组式保壳也将失去作用。此举也能促使上市公司重视主营业务,可谓“一箭多雕”之举。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存在的意义,除了创造社会财富之外,也应该实实在在回报其投资者。而A股市场的“铁公鸡”则数不胜数,本质上,这是市场上的另一种形式的“僵尸公司”,即不分红的“僵尸公司”。对于长期不分红,不回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除了投机价值外,毫无疑问已丧失了存在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僵尸公司”,也没必要继续留在市场上“滥竽充数”。,由此建议推出考核上市公司分红的退市指标,对于连续五年以上不分红,或一定时段内分红金额较少的上市公司,对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直至强制其退市。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23456789 官方微信:15689895656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02-2017 时间财经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