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顶格申购能百分百中签的新股于21日盘中打开涨停板,按开板当日的最高价计算新股收益,中一签的投资者仅赚2400元,创下年内网上打新收益新低。从今年一季度到四季度,随着新股整体上连续涨停板次数的减少,新股收益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发行价格为2.17元,发行价格偏低,是其打新收益较低的一大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四季度新股整体连板次数减少有关,的走势显然也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影响。此外,步入四季度以来,特别是11月份以来沪深股市出现调整,对新股连板次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新股加速发行的原因,挂牌的新股越来越多,市场对新股亦有审美“疲劳”之感。除非特别的题材与成长性,新股连板次数下降也是大势所趋,平均收益减少成为必然。 尽管创网上打新收益创下新低,但按打开涨停板当天的最高价测算,中签投资者的收益率也达到110.60%。能获取超过100%的回报,至少比许多投资者今年投资股票上的收益要高得多。且在挂牌的第五个交易日打开涨停板,在所有新股中并不是表现最差的,至少其收获了三个“一”字涨停。今年7月28日挂牌的新股,仅仅收获一个“一”字涨停板就挺不住了。新股挂牌后频现“一”字涨停,也成为市场上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 不过,这道亮丽的风景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新股连板是市场投机的结果;随着新股的连续涨停,其隐藏的风险越来越大。又由于挂牌的新股越来越多,导致整个市场的风险变大。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上都是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缺陷的结果。 在日前证监会召开的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大会上,监管部门确定了明年的四大工作重点,第二点即为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发行制度、并购重组制度改革。基于新股所暴露的相关问题,笔者以为改革现行IPO制度已时不我待。 客观上,在2014年对IPO制度实施改革之前,新股发行呈现出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以及高超募的“三高”发行现象。“三高”发行不仅导致市场宝贵的资源被极大地浪费,也放大了新股甚至整个市场的风险,因而频频招致市场的质疑与诟病。 目前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不高于23倍的水平,并且有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的“高压线”。一旦某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仅须延后发行,且期间需要发布风险警示。而新股发行市盈率水平下降后,新股暴利随之产生,最突出的表现即为连续涨停现象的出现。因此,无论是原来的“三高”发行,还是目前的低价、低市盈率发行,所产生的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而目前新股发行价格市盈率,实际上处于一种“约束”状态,并非市场化发行。笔者以为,所谓IPO常态化,不仅只是发行的常态化,还应包括定价的常态化,如此背景下的新股发行,才是IPO常态化。换言之,今后要实现新股的市场化发行,不仅要实现发行的市场化,什么时候发行由市场决定,并非由监管部门掌控;与此同时,还需要实现定价的市场化,新股定价没有由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下的23倍市盈率的“天花板”,而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20倍,甚至更低市盈率的“天花板”。笔者以为,这才是IPO改革的最终目标。 如果新股发行既实现了发行的市场化,又实现了定价的市场化,亦即新股实现了市场化发行,那么今后像暴风影音那样连续29个涨停板的闹剧将不再出现。如此背景下,新股收益减少将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其所隐藏着的风险也将大大降低。
曹中铭:新股平均收益减少乃市场的必然选择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