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 证券日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既不会停也不会搞冲刺

    发布时间: 2019-03-29首页:主页 > 评论 > 阅读()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句话也适用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最近,金融监管部门就频繁释放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号。笔者认为,今后金融业对外开放既不会止步不前也不会搞冲刺式的开放,将与之前所秉持的“积极稳妥”基调相一致。 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确是如此,目前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包括外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业务范围等。 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经过多年的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平,人民币的支付使用范围、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个问题上,中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都有切身感受。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均表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于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周小川指出,当前的浮动区间已很少能限制到汇率,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时候扩大一下汇率浮动区间,也是释放一个扩大开放的信号,显示汇改会继续向前迈进。人民币更多地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今后还会继续向前推进。 其次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央行在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同时,注重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创造性的跨市场联通机制的推出,全方位提升了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对于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指出,目前外汇市场形势趋于稳定,外汇市场的多个指标均显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的供求基本平衡,未来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三是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今年6月28日,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联合发布《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2017年版)》,为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便利。这足以表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始终处于进行中。 对于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持股比例、业务范围等领域给外资银行更多空间。 在这些方面不止对外资银行有开放空间,包括证券、保险等方面给外商投资者更多的牌照或增加持股比例也都将稳妥有序推进。 总之,中国金融业后续的对外开放(双向开放),必然会合理安排开放顺序,而能不能做到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服务好实体经济则是决定其开放力度的决定因素。同时,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开外放,需要监管部门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对外开放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23456789 官方微信:15689895656 服务热线:400-123-4567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02-2017 时间财经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