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9 | 栏目:评论 | 点击:次
问题一:您是如何从一个诗人跨界成为财经作家的?诗人和财经作家分别是比较感性和理性的,如何平衡这两种思维?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我一个诗人可以做财经。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没那么复杂,诗歌创作是个非常抽象的工作,而且诗歌是个业余爱好,做诗人无法养活自己。但财经和经济却是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开放的年代的主旋律。我是中途转行,自学了经济学和管理学,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企业家,还会研究一些经济学思想史。当经济学思想史和企业家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进入我的知识框架之后,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写一写经济史。 但是话又说回来,财经是个很落地的东西,需要数据,需要模型。它跟诗人真不一样。你说有什么区别呢?财经更能养活自己,而且财经的确改变了我的物质生活。 问题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对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推动是隐性的,而非显性的。它可以在理论层面产生时代影响,但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体现。马云说,企业家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否则会死掉大半。这里面有很多误区,经济学是一个纯理论的科学,通过数学、模型推动社会往前,它不会教你如何去挣钱。 但是经济学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它致力于观察和分析时代的精英群体。比如当今美国,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政治素人,特朗普居然打败了资深的老政治家希拉里,当选总统,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足以说明企业家是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是一个时代真正的精英群体。在战争年代,精英一定是将军。但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和平年代,一个市场年代,精英群体毫无疑问是企业家,而不是知识分子或者政治家。 但中国传统的阶层划分顺序是士农工商,商人总是处于最底层。我写《百年经济史笔记》的一个很重要的诉求,就是要让社会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企业家,重视企业家在整个时代中的作用,是企业家在推动我们往前走。要反对马云的那种对经济学家的贬低,也要反对普罗大众对企业家的轻视。所以任重而道远。 问题三: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即将消失殆尽,您觉得从过去一年的经济改革发展来看,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将从什么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方面我比较保守。我不太喜欢不断发明新名词,把旧的东西用另一种方式重新解释。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创新竞争力,经济结构也没有变化。其实我们还是要重新回到过去的传统制造,因为无论科技怎么发展,无论互联网怎么膨胀,我们还是要吃饭穿衣,我们的日用消费品、衬衣、袜子、钮扣,永远都重要。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红利再小,还是有巨大的人口基数。 我特别希望中国经济不要玩新名词,踏实把我们的比较优势做好,比如人口、资源和那些相对低端的产业,继续把它们做好,而不是过度超前去搞所谓的创新结构或高新技术。这些东西可以为我们的经济提供动力和张力,但是一定要记得自己的基础,保持过去的传统优势,否则丢掉了传统优势,也缺乏真正的创新,麻烦就会到来。(.微.信.公.众.号.功.夫.财.经.)